晚上剛吃過飯,玉麟就拉著圓圓出門了。玉麟把圓圓帶到街上讓她自己選衣服,圓圓覺得很奇怪,不是說要帶她去玩的嗎,怎麼把她帶來買衣服了?看著圓圓那疑惑的眼神,玉麟笑著告訴她:“你現在的衣服都不合適去呆會要去的地方玩,要去買些性感些的才行,如果穿身上的去人家回笑話你的。”“什麼叫性感呀?”看著依然瞪大眼睛看著他的圓圓,玉麟直接無語(真不知道這丫頭是不是外星人),拉著圓圓就進了一家女裝店裏。“呀,小麟,你看,這裏的衣服好古怪呀。”圓圓指著一件印有骷髏頭的吊帶問玉麟道。“什麼古怪,這叫流行,現在的人都穿這個的。”“那我可不可以不穿呀?”“可以呀,你不跟我去玩就不用去了。”玉麟看見到圓圓在那猶豫不決,決定逼她下定決心,按圓圓的個性,圓圓為了和他去玩一定會同意穿這類衣服的。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圓圓就同意了,但有個條件是不穿有骷髏頭的衣服,因為太恐怖了,穿上晚上一定睡不著。玉麟二話不說就同意了,本來他的意思也隻是要圓圓穿得休閑些就好,並不一定要穿那種太誇張的衣服。
他們選了兩個小時才選中了兩人都滿意的衣服,兩人都上身穿著T恤,下身穿著牛崽褲。圓圓身上的T恤是一件印“我隻洗碗,不吃飯”,而玉麟的則是印有“我隻吃飯,不洗碗”,不管是誰都看了他們的打扮都會覺得他們就是一對,這是他們商量好了的,因為今晚他們要去KTV玩,除了他們還有幾個都是玉麟的好朋友,其中有個女生很是喜歡玉麟,可玉麟對她並沒有那種感覺,為了讓那女生不要再喜歡他他就對那女生說他已經有女朋友了,叫她放棄,可她卻對玉麟說隻要沒看到他女朋友就不會放棄,讓玉麟很是鬱悶。這次和圓圓商量之後決定讓圓圓假扮他女朋友讓那女生放棄,畢竟大家都還是朋友。本來圓圓是不想答應的,男女受授不親是娘從小教到大的,她除了爹和弟弟,還沒有和哪個男人有如此親密呢,可想想玉麟是她的救命恩人,和他呆在一起那麼久也早把他當哥哥看了,不幫也說不過去,而且還是假扮的,也就答應了。
ktv是KaraokTV。Karaok是個日英文的雜名,Kara是日文“空”的意思,OK是英文“無人伴奏樂隊”的縮寫,到中國就演變成了“卡拉OK”。現在在我TKV發展迅速,大多都是綜合性,添加了酒吧,迪廳,保健,洗浴等,這樣更加適合商務消費的習慣,因此效益比單純的練歌房要好!典範有:銀翼,錢櫃,好樂迪等。KTV的源頭來自於日本。空(から)(卡拉)在日語裏是空洞、虛無的意思,OK指無人伴奏的樂隊。卡拉OK的最初形態隻是供專業樂手在沒有條件帶伴奏樂隊的巡回演出中使用的伴奏磁帶。卡拉OK興起的年代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在日本神戶酒吧做伴奏樂手的井上大佑,在為朋友的錄音機灌製伴奏樂曲時,意識到了這一點。當年的日本處在西方影響下的嬉皮風格裏,年輕人對音樂的迷戀幾近瘋狂;高速發展的資本主義,使得原本性情拘謹的日本人強烈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和無趣。到酒吧等場所聽歌手演唱成了閑時的主要消遣。撕裂嗓子的吼叫似乎隻有在買醉的情況下才會不受控製地喊出來。
因為卡拉OK使普通人不管是夜鶯嗓還是公鴨喉都過了一把歌星癮,深藏不露的性情在麥克風的爭搶中不經意地坦露開來,沒有專業表演的壓力,傾聽的和演唱的在互換中實現了自我選擇及共同的參與樂趣。某些商人看準了卡拉OK將會替市場帶來商機,因此以音響設備建立起卡拉OK帝國。據日本卡拉OK協會統計,卡拉OK最輝煌的時候,在一億多日本國民裏,卡拉OK的消費者達到6000萬以上,成了年銷售額高達160億美元的娛樂產業。
20世紀90年代,是卡拉OK最風行的時候,但這也經過一連串的演變。在初期,我記得我小時候,曾見過有人會推著一台卡拉OK作流動式的生意,它帶有兩個麥克風和一個錢箱,不放進錢去,機器就不會播放伴奏音樂,麥克風也不起作用。這和日本一開始推出卡拉OK的情形很像。後來仿效日本的場地設計由開放式轉而成為包廂式的這一段時間內,由於屬高價格、高享受,所以除了商業聚會、洽商之外,一般人在經濟條件許可下,都選擇購置一台卡拉OK。可是近幾年來,家庭卡拉OK機被束之高閣,城市裏的卡拉OK廳發展到量販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