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賬的鐵律-賬目必須規範
逃稅行為被認為是不合理的,甚至不道德的,但如果避稅所使用的方式是合法的,就不具有欺詐性質。
做賬如果能合理節稅,是可以的,但一般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為了完全的逃稅而做假賬是不對的,但因為國家稅收的規定與企業所做的賬有很大關係,有些水平很高的會計會根據稅收規定上的偏差對賬目進行調整,以達到使企業、個人少交稅的目的。
比如,如果稅法規定獎金2000元交5%,2001~3000元交4%。如果一個人的實際獎金為2000元;按規定要交100元稅,職工實際得1900元;但如果做賬獎金為2001元,隻要交80.04元,職工實際得1920.96元,再還給公司1元,實際仍得1919.96元。
這樣,就能既不違反法律,但也合理節稅了。
工商年檢“檢查”什麼
1.什麼是工商企業年度檢驗
工商企業年度檢驗(以下簡稱“年檢”),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按年度對企業進行檢查,確認企業繼續經營資格的法定製度。
2.工商年檢的主要內容
(1)企業登記事項執行和變動情況。
(2)股東或者出資人的出資或提供合作條件的情況。
(3)企業對外投資情況。
(4)企業設立分支機構情況。
(5)企業生產經營情況。
3.工商年檢的對象
年檢對象為領榷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執照》《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營業執照》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業法人和其他經營單位。當年設立登記的企業自下一年度參加年檢。
從財務的角度來說,總經理應該特別注意兩點:一是注冊資本金,二是往來款項。平時做賬的時候要注意這兩點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保證工商年檢能順利地通過。
2006年2月24日,國家工商總局出台了新的企業年檢方法。新的企業年檢方法是配合新的公司法進行的,雖然填寫的格式簡化,但對公司年檢的內容就更嚴格。
新的年檢方法的實施,企業有以下幾個方麵是要多加重視的:
(1)對公司財務,引入獨立第三方審計。
就是說,要想通過年檢,都必須接受獨立第三方的審計,出具財務審計報告。否則,就隻能“暫停營業”。
(2)弄虛作假、抽逃出資,將受重罰。
(3)名為“公司”實為個體的企業,將由股東承擔連帶責任。
(4)不按時年檢也將受罰。
新的《企業年度檢驗辦法》規定:年檢時間由原來的1月1日到4月30日改為3月1日至6月30日,且企業提交年檢材料時間也為3月1日至6月30日。企業有正當理由的,可以在6月30日前向企業登記機關提交延期參加年檢的申請,經企業登記機關批準可以延期30日。如果沒有正當理由不參加年檢的,將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其限期接受年度檢驗,並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分公司的處以3萬元以下的罰款。在責令的期限內未接受年檢的,由企業登記機關予以公告。自公告發布之日起,60日內仍未接受年檢的,依法吊銷營業執照。
在年檢時間方麵的改變,是為給企業編製財務報表、準備年度檢驗報告書提供充裕的時間,年檢時間也避開了元旦和春節兩個長假。
按工商總局當年新的年檢辦法,年檢的要求高了,企業在參加年檢之前,最好先上工商總局的網站看看有關的規定並做好準備,對這些方麵的變化,企業應該高度重視。對於法律和財務上的問題,應當及時聘請律師和注冊會計師,幫助進行規範和完善,以順利通過年檢。
目標控製財務策略
企業一般都要經曆四個階段: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
不同時期的實際情況決定了企業總目標是不同的,而不同時期的財務管理問題也有著鮮明的個性。總經理要結合各方麵的情況,讓企業的總目標和財務目標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
先從財務指標的角度來看企業的實際情況對財務的要求:
企業處於創業期時獲利能力微不足道,現金流量為負數。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任務是開發新產品,以有限的經濟資源占據市場的有利地位。因此,非財務事項(如開發新產品、設立組織機構)比財務性指標更為重要。
企業進入成長期時,營業收益和現金流量迅速增長,對營運資本和其他資產的投資需求巨大。企業仍應注意銷售收入的增長,但收入和報酬率之間的平衡顯得更為重要。在這一階段,收入、投資收益率和經濟增加值指標同等重要。
當企業步入成熟期時,收入增長緩慢或停止,投資的趨勢是資產退換而不是增加新的經營能力。企業要設法使企業恢複活力,以提高資產報酬率和股東權益報酬率。此時隻有仔細地運用資產和相關的現金流量,注重盈利率,才能夠獲得較高的報酬。
當企業進入衰退期時,收入大幅減少,企業必須高度關注現金流量的變化,仔細評價各項有利於增進企業獲利能力的投資,關注投資的收回。因此現金流量成為重要的評價指標。投資收益率和經濟增加值等長期性的財務業績指標及各項非財務指標則變得相對不重要。
下麵再換個角度來看企業的實際情況對財務的要求,從企業經曆不同時期的財務特征來分析企業如何運用財務管理手段。
1.創業期
這時候的企業盈利能力低,現金流轉不暢,經常出現財務困難。
創業期的企業管理習慣還沒有形成,各種內部控製製度還沒有完全建立,這時候的管理非常的靈活。
(1)財務特征。
①總經理把管理財務的權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②資金主要來源於總經理本人。
③投資項目收益高,風險也高。
(2)創業期的財務管理策略。
①資本集聚策略。創業初期,企業最稀缺的是資金,能不能有足夠的資金是企業打開市場和生存下來的基本條件。
②創業期的員工和企業打交道經銷商的流動性都很大。這樣對企業的發展是不利的。可以將這些人員的利益通過一定的方式都聯係到一起,如將員工的人力資本、經銷商的客戶資源予以權益資本化,以總經理為主,其他人共同治理的一個形式。這樣才能團結到更多的人共謀事業。
③保持靈活的財務策略。
2.成長期
渡過創業期,企業就進入了成長時期。成長時期又可分為兩個階段:迅速成長階段和穩定成長階段。
(1)成長期的財務特征。
①企業籌資能力提高,融資渠道多元化。
②往往實施比較積極的財務政策。
③總經理開始將財務權力下放。
(2)成長時期的財務管理策略。
①保持積極穩健的財務政策。成長時期的企業也並非一帆風順,財務政策的選擇應留有餘地,以應付突發事件或短時期的市場波動帶來的資金緊張局麵。防止信用風險發生對企業成長的影響;保持現金流轉的順暢進行,防範財務風險的發生,提高研發費用比率等情況的發生。
②保持與規模擴張、利潤增長相適應的籌資額度。新產品成功推向市場之後,銷售額會隨之增長,企業為了擴大生產,就需要增加投資,以增添機器設備、存貨和勞動力,這就需要籌集大量資金來實現企業的規模擴張戰略。
財務部門應該充分利用成長期企業的融資優勢,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實現企業的銷售增長、利潤增長與股東權益增長的同步提高。
③建立適當分權的財務管理模式。財務權力適當下移,建立適當分權的財務管理體製,更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為企業可持續增長提供良好的財務保障。
3.成熟期
這一時期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成熟前期;第二階段稱為蛻變成熟化階段。
(1)成熟時期的財務特征。
①財務狀態較為穩定。
②實施比較穩健的財務政策。
③職業經理層財務治理模式形成。
(2)成熟時期企業的財務管理策略。
①利用剩餘資金,選擇證券化資產投資,優化資產結構。
②加強投資管理,保證預期投資報酬率的實現。成熟時期,企業對外投資增多,對集團公司下屬公司的資本管理越來越重要。
③加強成本管理,保持成本領先戰略。成熟期的末期,企業的銷售由正增長向負增長轉變,銷售量的下降必然引起單位固定成本的增加,同時,價格也在不斷下降。成本的上升和價格的下降,造成利潤的快速下降。為此,企業必須加強成本管理,實現低成本擴張,兼並弱勢企業,提高業務量,降低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保持成本領先。
4.衰退期
衰退期的企業表現為三種情況:一種是在成熟前期的企業未實現後期的蛻變而衰退下來;另一種是在蛻變後,企業自然進入衰退期;再一種是經蛻變後,企業成為超級大型企業集團進入新的成長階段。
(1)衰退時期的財務特征。
①企業盈利能力下降,財務狀況趨於惡化。
②資產、業務重組,企業被接管或兼並。
(2)衰退時期的財務管理策略。
①資產變現、壓縮開支,保持現金流轉正常進行。
②實施資產重組,優化長期資產的組合,提高資產收益率。衰退時期,企業的財務資源必須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重新配置,提高優勢產業的資源配置比例,維持衰退產業必要的資源,以優化企業的長期資產結構。這樣,一方麵可以通過進入另一產業獲得生機,另一方麵可以等待原有產業的複蘇渡過困難時期。
以上是從兩個角度分析了企業不同時期所要注意的財務管理問題。這樣的角度也可以給總經理在財務方麵的管理提供一些新思維。有助於總經理在實踐的過程中將企業的其他方麵更好地與財務結合起來管理。
財務決定企業的成敗
企業創業初期的目標就是要生存下來,自然而然的總經理就比較重視業務。由於企業的規模小,遇到的財務問題也少,簡單的管理就能應付過來。同時,創業期總經理對財務的認識很容易產生兩個大的偏差,一種認為創業初期沒有什麼好管理的,一個會計,一個出納就可以了,財務管理就是設立一個部門,製定一些規章管好這兩個人;另一種認為財務管理的重要性隻有完整的財務架構組織才能實現。這兩種認識都沒有領會到創業初期財務管理的特殊性和管理的重心不同。
伴隨著企業的成長,總經理重視業務,重視營銷的想法已經是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要求了。總經理要順時轉變思想,重要的是要更好的運用財務管理的指導思想來幫助企業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所遇到的一係列財務問題。
下麵是創業初期的總經理要高度注意的幾個問題:
(1)了解基本的財務賬簿及其關係。
(2)了解出納應該做些什麼。
(3)盯住現金的流動。
(4)支票本要管祝
(5)財權印章更要進入管理狀態。
(6)一定要學會估算現金流量。
(7)需要增加現金流量。
(8)分清現金和利潤。
(9)處理好銀行和稅務的關係。
總經理除了要注意以上的幾個問題之外,這個階段對出納和會計的管理也是比較的重要。
出納是管現金和支票的。總經理管好現金和支票就能把出納管好。管現金要注意兩方麵:一是對備用金要限製;另一是防止現金的坐支。對於支票,隻要印章管好了,支票就管好了。因為沒有蓋章的支票就是一張廢票。
業務對企業的總經理來說,是企業要發展的基礎,非常重要,但是企業不能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關注到業務上來,這樣的企業隻能用其中的一條腿走路,跑不快。因此企業除了注重業務外,更要注重各方麵的管理,特別是企業的財務管理,財務管理不好,有可能導致企業崩潰的情況發生。
再次創業要學會用財務手段
當企業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進入第二次創業階段時,其在投資能力、成本核算、融資體係、財務控製等方麵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因此,企業在二次創業中如何加強財務管理、創新體製、建立和完善內部控製製度,是必須思考和麵對的問題。
二次創業階段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忽視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企業隱患不斷
這時候企業的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信息失真,核算不當,購銷心中也沒有數,產品積壓,貨款拖欠;整體配合失調,人浮於事,企業處於混亂狀態。這時候的總經理是重經營輕管理。有些總經理意識到了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沒有人指點,不知道怎麼下手。
企業會由於管理不善,內控不嚴,效率開始變低。這樣的情況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2.資金短缺,融資手段單一
融資問題是企業發展到這一階段最突出的問題。長期以來,很多企業都是以自我積累為主來維持企業的發展,很少吸收社會的資金入股。同時也由於這時候的企業規模較小,經營的時間也短。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企業沒有很清晰的所有權和管理結構。企業的信譽也不高,不遵守法律的行為也有發生,無法取得銀行的信任,也沒有讓銀行看到很好的還款能力,所以這個時候資金短缺的問題也是製約企業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