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初始,萬物混沌,天與地不分不清。
自元始天尊開天辟地七十七億萬餘年以來,天地經受萬劫,周而複始,始而複生,萬物流轉,欣欣向榮。
盤古大帝雖以神體化作河山,同化在宇宙萬物之中,但與天地同在,扶持萬物興榮。
如今九重天之上,已換上了新的天帝。眾仙從八荒四海而來,就為趕上這天地三十三萬年一次的大事。
聽說偏居在浩蕩六合山的子淵上神也要來賀新帝新喜,令一眾剛入仙冊的小神歡欣鼓舞,一是從未見過神祗高於天帝的上尊,二是聽得眾人傳聞這位上神風華無二,奇從心出,早有拜謁之意。
奈何小仙們神階不夠,不可能隨意得見隱居一方的上神,再者浩蕩六合山不得隨意出入,此山乃盤古大帝的心髒腹地而成,仙氣濃鬱而混沌,仙階不高者,一入此山,就會被蝕流為此山的仙瘴,此生此世再無修回仙體的可能,隻能終日以神念盤繞此山長生守護。
此山的厲瘴不僅攔住了一批不知好歹的小神仙,還擋住了一批又一批的妖魔鬼怪。因有傳聞,此山因有盤古大神的神念守護,山中的一切精靈山木都是仙胎,神氣充沛,一些自持道行深厚的妖魔們因此動了歪念,想吃了這精靈草木直接得道成仙。
奈何這仙氣厲瘴一沾即死,就算挨得住這厲瘴,也過不了子淵上神自己設的陣法,終是將執念散在了這浩蕩六合山中。
這天上地下,八荒六合的神仙們都稱子淵為一聲“上神”要不直接尊稱“大人”,其實,並不是因為子淵真的是神。所謂神仙,神仙,其實“神”和“仙”是兩個概念。
神乃天地孕育而成,為天地本源之道,比如元始天尊盤古大帝,媧皇女媧,青帝伏羲,乃上古宇宙之物,不從人倫,不從人欲,不入輪回,永生永世。可惜上古元始神靈本就不多,在萬次大劫中一一化為神原散在了天地。從天地而來,又回歸天地。最後隻剩火凰一裔,傳到了現在。
火凰原為盤古大帝的坐騎,乃上古神獸,後吸天地之靈氣化作了人形,冊入上古神族。奈何早在萬萬年之前,隱沒在了芥子中宮界,這芥子中宮界不屬六道,不受天界管轄,沒有人知道它在哪裏,火凰一裔除天地大劫,也從未出芥子中宮界,所以天上地下,四海八荒,六界之中,都默認神族隱沒,從不提神族的事,大家早已共識無神的存在。
而仙乃後天修煉而成,載入仙冊,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飛天真人、第五靈仙、第六真人、第七靈人、第八飛仙、第九仙人。如受天帝冊入天庭,任天職,則必守天庭天規,不得有七情六欲,戀愛這種事,更是想都不能想。
所以一些道德高深的上仙都不受天帝冊封,寧做散仙遊於一方,或偏居一地,逍遙自在,就比如子淵上神。又或者是一些道行不夠的小仙,不夠格成為天臣,隻得做做小仙婢,或者跟著散仙們清修。
眾神仙們之所以尊稱子淵為“上神”,其實是因為子淵仙體特殊,乃浩蕩六合山神氣集結而成的神靈,後在萬萬年之中修得人形,雖是仙人,但卻有神力,況且自浩蕩六合山演化而來,子淵便與山同在,可算與天地同生,論輩分都要比天帝高得多。因此,“上仙”一名已不再適用於子淵,六界之中,四海八荒,都得尊稱一聲“上神”。
各任天帝都十分尊重這位子淵上神。雖是散仙,卻比天臣尊貴得多。況且仙人雖是長生不老,但卻不是不生不死,長生不過生命期長於凡人而已,還是會坐化。不然何來三十三萬年一次的天帝更替?而子淵卻與神一樣長生不死,因此更得眾仙敬仰,而此人淡漠之極,極少出山,有些仙人還未等到見著子淵一眼,便已早早坐化。
這深居簡出的上神,在仙界已是不可缺少的標誌。而今年的天帝冊封,聽聞子淵上神會赴宴,已是惹得一眾神仙驚奇不已。
待眾人真正見得子淵時,隻瞧得他駕著紫氣祥雲東來,仙氣環繞,身體隱於濃鬱的仙氣之中,道行不夠者根本就看不見這位子淵上神的臉。
眾仙隻見得一荼白衣袂飄飄而往上座而來,落座之前,一股似從遠古而來的洪遠之聲道:“浩蕩六合山子淵拜謁天帝。”
說是說拜謁,其實不僅沒行禮,連頷首禮都沒有,說完直接落在特別準備的上座,直至子淵斂起了仙氣之時,眾仙才一得見這位上神的天尊。
隻瞧這位子淵上神神情清冷,周身流光縈繞,荼白寬衣之下,一副清俊冠玉麵容,但卻莫名生出著疏遠冷冽之意,如臘冬寒雪,令人望而生畏。奈何這麼個讓人不自覺敬畏的大神,肩頭卻立著一隻極樂鳥,令人詫異。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