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正覺寺打上太平觀的門了(1 / 2)

悟空最近的心情被正覺寺的這幫該死的和尚們搞的一團糟,但是說實話,義豐縣的縣令周紹德的心情比起悟空來說也沒有好到哪裏去。

前段時間,上清派王遠知的弟子徐道邈和陳羽帶著一幫上清派的道士,來到黃梅想要建立上清派道場的時候,周紹德當時就感覺到,這是自己的一個機會,隻要可以抱住上清派王遠知王國師的大腿,那麼就算是李孝恭看自己不順眼的話也沒有關係了。

要知道,這位王遠知國師可是三天兩頭跟著當今陛下一起打醮的親信啊,不是寵臣,勝似寵臣。他說一句話,比李孝恭說的有用多了。

所以他在積極主動的幫助上清派建立太平觀,甚至還破例在規定義豐縣的百姓們上香的時候必須去太平觀,而不是正覺寺。他做了這麼多的事情,為的就是想要讓徐道邈和陳羽可以把他推薦給他的師傅王遠知。

但是周紹德周縣令真是沒有想到啊,這些該死的上清派道士,竟然跟他玩了一個吃孫喝孫不謝孫的把戲,周紹德幫著修好了道觀,他們就住進去了,周紹德去道觀上香,直接就舍了幾百貫的錢,人家眼皮子不眨一下就收下來了。

但是周紹德一說到想要讓他們引薦一下王國師,這幫道士就裝啞巴了。

卑鄙!無恥!

該死的道士,簡直比那個無恥的悟空小和尚還壞!

就在周紹德縣令已經鬱悶到了極點的時候,忽然一則從南晉州的州衙過來的公文引起了他的注意力。這是一張禮部下發的帖子,大意就是說,目前有樓觀道岐平定的親傳弟子晨溪道長,想要在蘄州找一處道場,弘揚大道,所以希望蘄州和南晉州可以予以方便雲雲。

樓觀道晨溪道長?

周紹德的心一下就活動起來了,岐平定,這更是一個炙手可熱的人物啊,這是本朝唯一的一個金紫光祿大夫的道士啊,這是當今李淵陛下最為寵信的道士啊。

與岐平定比起來,就算是王遠知王國師也要略差一籌啊!

“對了!”周紹德眼睛一轉,王遠知的這兩個徒弟不是不打算給自己引薦嗎?自己幹脆就把岐平定的這個弟子也引到義豐縣來,刺激他們一下。到時候,說不定自己左右逢源,岐平定和王遠知的關係都能打得通呢?

說幹就幹!周紹德立刻派出了縣衙的差役,去南晉州打聽這個晨溪道長現在究竟是在什麼地方。

就在周紹德派出的差役剛剛出城的時候,悟空正拎著自己的錫杖,歪著腦袋站在太平觀的麵前,看著太平觀的匾額。

不能不說,一個小和尚堵在道觀的門口,這種景象還是非常嘲諷的。太平觀的道士自然不能不管,於是悟空才剛剛在太平觀的門口站了不到一分鍾之後,一個年輕的道士就已經拎著一把掃帚出現在了悟空的麵前。

“小和尚,這裏不是你應該來的地方,快點離開。”道士用手裏掃帚嚇唬著悟空,“要不然的話,小心打你屁股。”

“請問這位道兄怎麼稱呼?”悟空可愛的歪著腦袋,看了看這個年輕的道士。

“貧道上清派雲塵子!”年輕的道士驕傲的一仰頭。

“原來道兄你叫雲塵子啊!”悟空再次的露出了天真的微笑,“想來道兄的這個名字應該是自己起的吧?”

“你怎麼知道?”年輕的道士雲塵子低頭奇怪的看著悟空。

“因為我相信令尊和靈堂是絕對不會給道兄你起這種不知所雲的名字的。”悟空燦爛的一笑。

唐初的這個時候,道教事實上還沒有完全的成型,或者說根本不具備一個完整宗教的體係,而是呈現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這種所謂的百花齊放的情景。

比如說,樓觀道就是以尹喜為祖師,尊崇道德經,而且以煉丹術而聞名。但是上清派則是以魏華存為祖師,尊崇的是上清經和黃庭經,他們重視符籙,但是卻認為煉丹之類的事情是邪道。

雖然說現在的道教自己都不成一個體係,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共通的。就是道士的名字,現在的道士們並不像玄幻小說裏說的一樣,道士出家之後就放棄自己的名字,改一個道號。

事實上,道士們的這種做法是後來佛道融合的結果,換句話說,所謂的道號是道士從和尚那裏學來的,現在的道士就算是出家,也用的是自己原來的名字。

諸如王遠知,岐暉,還有袁天罡,李淳風之類的這些唐朝的著名道士,幾乎都是用自己的名字,而不是所謂的道號。甚至包括悟空麵前的這個太平觀的主持人,王遠知的入室弟子徐道邈和陳羽,也是同樣用的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