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五回:太後鬥將軍(上)(1 / 2)

我仍舊是冷冷說道:“如此,當真是有勞袁大將軍了。”如今房中的氣氛,很是微妙。我知道我怎麼處置,會對這件事產生很大的影響。而結局一共就隻有兩個,要麼就是袁震東不肯交出糧食,叛變朝廷,說不定會將我們幾個誅殺於此。隻是如此一來,袁震東就當真成了逆賊反賊,他與朝廷的關係,會完全推到一個對立麵上去。這樣對袁震東,有利有弊。利是,袁震東手中握有重兵,很有可能誅滅朝廷,改朝換代,自立為帝。這樣一來,袁震東就再也無所顧忌了。

弊端就是,袁震東若是因為糧食的事情,和朝廷鬧翻,起兵反對朝廷。不但是師出無名,而且百姓們對袁震東,也不會信服。這麼一來,袁震東可能會失道寡助。還有別的幾個國家,有可能趁機會攻打西宋。西宋也有可能,會葬送在別的國家手中,得利益者,未必是袁震東一人。

就袁震東手中的軍隊來說,雖然士兵們都是聽從袁震東的話,可是袁震東若是攻打朝廷,情形就會不一樣了。攻打朝廷,那就是謀逆,是大逆不道。若是朝廷無道,有人興兵起義,百姓或者會群集支持,士兵們也會支持。可是如今朝廷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實行了一係列有益百姓的政策。士兵們若是跟著袁震東與朝廷為敵,就是造反。沒有一個士兵,打從心底裏希望造反的。所以袁震東要想成事,也不是那麼容易。

如今,我就是在揣摩袁震東的心態。我隻能從揣摩袁震東的心態出發,進而決定我怎麼來處理這件事。可是我心裏也明白,要是萬一我對袁震東的心態揣摩錯了,或者袁震東的想法與我的想法有出入的話,那麼,一切就會與我想的背道而馳了。我的揣摩,可能不但對我們沒有益處,反而有很多弊端和不利。

可是,在這種情形下,除了猜心,再也沒有別的辦法。因為袁震東與朝廷,與我的關係,已經被推到了一個對立麵的頂點。稍微處理的不慎,隻怕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對我,對朝廷,都沒有半分好處。所以,我一定要十分慎重。

眼下的情勢禁格,對於袁震東的這種態度我一時之間也是揣測不透,不過我明白一件事情,眼下不是在京師,而是在袁震東的地盤上,眼前的軍隊也是袁震東的親衛部隊,而不是遠在京師可以如臂使指,指揮如意的禦林軍。一旦逼迫袁震東過甚,這個日漸跋扈的袁震東大將軍如果心懷叵測,真的撕下臉麵暗地裏頭指使他的部隊造反,激起部隊的嘩變,那局麵就將一發而不可收拾。眼下身臨險境,隨時可能有不測之禍。對於袁震東是不能過於苛責,免得袁震東心懷怨懣,以至於一不做二不休的預先下手。如果情勢真的發展到那個地步可就真的糟了。

想到這裏,我心裏頭咯噔了一下,看了看袁震東黑虎著一張臉,心底下頓生警惕。輕易不能兵犯險著,激怒了袁震東。眼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暫時不追究袁震東的這件事情,對袁震東稍加溫言慰藉,以期袁震東不敢貿然發動,這才是上佳的緩兵之計。可是袁震東此次偷運糧草的情事究屬膽大妄為的事情,如果不加以申斥,恐怖日後愈加不把朝廷的體製和我們母子倆放在眼裏頭。如果現在怫然作色,惹惱了這個袁震東,不知道他會做出什麼事情來。眼下還是要溫言慰藉袁震東幾句,以安其心的。

心下念及此處,頓時對於如何發落袁震東就有了計較。

我轉怒為笑,改容相向的對著袁震東說的。

“哀家此次遠赴邊陲,不期眼見袁將軍麾下將士個個軍容雄壯,訓練有素。足見袁將軍平時裏頭帶兵有方。此次偷運糧草雖然跡近荒唐,也可見袁震東愛兵如子的拳拳之心,也是袁將軍的愛護屬下兵勇的一個表征,故而也屬情有可原。”

袁震東聽的我這麼說,呆了一呆,然後摘下頭上的纓帽,以頭碰到。急促的說道:

“太後娘娘明見萬裏,臣帶兵打仗,一向是奉恩結二字為圭臬,觀古往今來之名將無外乎恩結下屬。這樣才能使得將士用命。如此這般之後方可談到指揮如意,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否則軍士一接戰便紛紛做鳥獸散了,那麼怎麼可能打的了勝戰呢。”

我心的很是不以為然,袁震東為了自己的恩結部下,結果居然想借朝廷的糧草去給自己的部下加餉加糧,本意固然不壞,可是也實在是太沒有大局關了。不知道袁震東是真的如此想,還是想借朝廷的糧草來培植自己的私人力量。英雄固不可自剪羽翼,不過袁震東這樣肆無忌憚的利用朝廷的糧餉來恩結兵士,對於朝廷來說卻未必是好事,一旦造成尾大不掉之勢,可不是什麼好玩的事情。權柄過重,朝廷終有受他挾製的一天,豈不可慮?”

心裏頭存著這樣的想法,所以對袁震東說話的語氣就越加顯得親熱。

“袁將軍,你為朝廷出生入死,帶兵平亂這麼多年。功勳素著,一直以來朝廷與你都是休戚與共,和衷共濟的度過了不少的危局。袁幾句的耿耿忠心哀家也是看的見的,絕對不會抹殺了袁將軍這麼多年替朝廷出了這麼多的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