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家都不知道太後這次召集大家裏中究竟是所為何事,所以一眾官員都在互相的打聽,一見昨天晚上奉召入宮的秦蘭亭到了宮殿門口,便圍了上來,七嘴八舌的想要從這個秦蘭亭口中套出一些此次太後究竟是為了什麼事情才如此這般的飛召這麼多的親貴大臣入宮。
秦蘭亭知道自己不好得罪這般親貴大臣,便微微透露了一些風聲。
他微笑的對著眾官說道:“太後此次宣召大家入宮,是有一個曠世的恩典要頒給朝廷中的一個大員。秦蘭亭覺得太後的這個恩典是理所應當的,雖然於祖製稍稍有所不合,但是秦蘭亭覺得這實在也是無關宏旨。所以秦蘭亭對太後的這個決定是非常讚成的。”
秦蘭亭的這些有些微言大義的話語頓時在朝廷的親貴大臣中引起了轟動,有違祖製的恩典數來數去也不多,很快有人就意會到太後要給某個大臣一個王爵了。於是親貴大臣們都開始在心底下猜測這個朝廷中的大員,能夠得到如此曠世的恩典的大員究竟會是誰呢。
可是再問秦蘭亭,秦蘭亭卻隻是微笑,說等下大家見了太後,自然就會知道了。眼下不是公開的時候,所以他也就無可奉告了,對著秦蘭亭的這個滑頭的說法有些人覺得很是奇怪,不過秦大人有時候就是如此,喜歡作弄人耍著玩,所以親貴大臣們也就沒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大家正在議論紛紛,猜測這個王爵可能會頒給朝中的哪個親貴大臣的時候。這時候一頂綠呢靶台大轎飛快的過來了,一個引路官在大喝一聲端王爺駕到。
眾人一聽,知道是那個古板方正但是在親貴之中算是資曆最老的一個天家近臣了,所以紛紛的跪下了接接駕。
護轎官打開簾子,端王爺一腳剛剛邁出來,便發現跪在眼前的眾人中的秦蘭亭了。
端王爺對崔文傑和秦蘭亭是十分的佩服的,所以看到了秦蘭亭跪在街上,便快步走過去,一把把秦蘭亭拉起來說道:
“秦大人,你無需如此多禮,本王對你是很佩服的,很想和你親近親近,你快快起來。”
秦蘭亭被端王爺拉了起來,笑著對著端王爺拱拱手說道:
“秦蘭亭自己才疏學淺,承蒙王爺的厚愛,不過朝廷的體製攸關,跪還是要跪地,禮不可廢。”
“說的好,禮不可廢,唉,不知道太後怎麼就聽不想想這句話呢,祖宗的體製,太後都想要破除掉了。今天本王要好好的向太後進言,希望到時候秦蘭亭大人能夠從旁規勸,唯有如此才能對得起祖宗社稷。”
聽端王爺的話鋒,秦蘭亭知道太後已然派人跟這個端王爺打過招呼了,不過這個端王爺卻是迂腐的有些過分,覺得太後的這個法子還是有違祖製。所以端王爺今天過來準備好好的勸導太後不要輕易的將一字並肩王的這個名器頒給袁震東大將軍。而且看樣子想要自己和端王爺一起去規勸太後,如果是在昨日之前,自己一定也是持這個看法的,不過昨天和太後以及崔文傑崔大人的一番討論之後,秦蘭亭已然決定支持太後的這個意見,怎麼可能跟著端王爺一起去規勸太後呢。
所以秦蘭亭搖了搖頭說道:
“王爺差矣,大臣分爵,本事國之幸事,想來此事可能在我朝傳為美談,更能激勵朝廷上下大小文武大臣齊心報效,以秦蘭亭的愚見,此事大可以望其成功,而不能加以阻攔。”
“這,秦大人的意思是,我們可以將祖宗家法棄之不顧了麼。”
端王爺一聽秦蘭亭居然有讚成太後的意見的意思,不由的大急說道。
“端王爺,祖宗家法固然重要,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當年聖祖是鑒於開國初年的王爵封的太濫了,所以才下了這麼一道嚴旨。如今和開國初年的情勢根本就有所不同,如果本朝出此一項恩典,勢必是激勵大臣的一個極好的例子。到時候滿朝文武,群起效仿,恪守本分,盡忠職守,自然可以使得國運蒸蒸日上,一改如今國事蜩螗的局麵。”
“秦大人這話就有些不太有道理了,依照秦大人的這個說法,就是說如今的滿朝文武都是行屍走肉之輩,酒囊飯袋一流了,都不能為國家好好地盡一份心力了麼。”
端王爺有些惱怒了,他的王爵是世襲的,自然對於說朝廷官員不能奮發這種事情有忌諱,端王爺雖然迂腐,可是性子卻很偏狹,容易鑽牛角尖,所以他還以為秦蘭亭剛才的那番話裏頭有這樣的意思在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