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不久,隋文帝又讓李淵出任譙,隴,岐三州的刺史。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隋文帝是在有意的培養這個外甥。
因為譙,隴,岐三州都是在都城長安的附近,而且戰略地位十分的重要。一來可以讓李淵到地方去曆練,二來也可以督促李淵。
李淵也確實沒有讓隋文帝失望。雖然年輕,但辦事很得力,政績非常突出。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沒好,老婆孩子熱炕頭,而且還受領導的重視。
不出意外,能混個司徒,太尉這樣的部級官員,到自己五十或者六十歲光榮退休。然後把爵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找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安度晚年,這就是當時李淵的想法。然而想像終歸是想像。
一個人改變了這一切。敗家聖手----楊廣公元604年7月,雄才偉略的一代英主隋文帝楊堅經搶救無效駕崩於大寶殿,太子楊廣登基,是為隋煬帝。
中國從夏啟建立第一個朝**始,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結束。曾出現397個帝、162個王。這麼多帝王中,成為明君的就那麼幾個,數都能數的出來。
絕大多數都是昏君或者是碌碌無為之輩。但我們仔細的想想,這些人成為昏君庸主又似乎情有可原。皇帝可是一個好職業,人人都想做,。原因很簡單,做了皇帝就意味著金錢,地位,美女都有了,無數人聽自己的號令,無數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
可以穿最華貴的衣服,吃最昂貴的山珍海味,住最豪華的宮殿,想去哪裏就去哪裏,想怎麼玩就怎麼玩,誰還有心情呆在辦公室工作,不消極怠工?於是無數帝王前赴後繼的加入昏君這一行列,成為敗家仔中的一員。但論誰最能敗家?
楊廣同誌進前三甲那是板上丁釘的事。老爹出生入死,陰謀陽謀玩了個遍,好不容易打下這麼大的家當,而且還在不斷增值中可他十幾年就敗光了,數度之快,令人咋舌。不管人們願不願意,楊廣同誌還是做皇帝了。雖然手段很卑劣,而且還不一定是領導自願任命,。
終於可以不再看老爹的臉色過日子了。想幹生麼就幹什麼吧,誰敢攔我?六個月後,也就是大業元年三月。
楊廣命楊素、楊達和宇文愷在洛陽修建“東宮”。楊素等人為了讓領導滿意,這裏要加高,這裏要加寬。當然,他們是不會幹活的。一切都落在老百姓的肩上。
於是一百多萬的民工加班加點的工作,那時候是沒有工錢的,最多賞你一口飯吃,幹的不好還可能招來一頓悶棍。在此同時,又命皇甫漢征發河南、淮北諸郡一百多萬百姓開鑿通濟渠。從西宛引古水、洛水通達黃河;從板渚引黃河與汴水想通;從大梁之東引汴水入泗水,連接淮河。
又征發淮南十多萬人開鑿邪溝,從山陽到揚子,入長江。修的河道寬四十餘步,兩側都種有楊樹和柳樹。還沿著運河修建了官道,設置許多的驛站,每兩驛就建一座離宮,總計四十多做。這年八月,楊廣還沒等運河開鑿完成就強行巡遊江都。
所行船隻竟達上千艘,首尾相接達二百多裏,楊廣的龍舟出發了五十六天,隨從的船隻才剛剛離開洛陽。
楊廣所乘的龍舟高四十五尺、寬五十尺、長二百尺,整個龍舟分四層,上層有正殿、內殿和東西朝堂,中間兩層共計一百六十間房,每間都以金玉雕刻花紋。底層是宦官和內侍居住。船隊所到之處方圓五百裏之內的各郡縣官員到要進獻奇珍異寶、山珍海味。此次巡遊,船隊上已有衛士護衛。可大家都知道楊廣同誌是位愛講排場的主,他覺得場麵還不夠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