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自然清楚到了高陽意味著什麼。於是他對其他獄友做了一番思想工作“不逃?到了高陽,還不成了俎上的肉啦。”大家一致認為李密說的很有道理,並表示都聽李密的。“那好,把你們身上的金子拿出來,”“要金子幹嘛?”“真笨!賄賂那些看門的呀!”李密拿著從獄友那裏搜刮來的錢,找到押解他們的官員。拿出金子給他們看,差官們一看到金子,眼睛都直了。李密見公關見效,接著說“等我們死後,這些都是你們的。”
“這怎麼好意思呢?”(邊說邊往兜裏塞)金子是人人都喜歡的。李密不但給他們金子,而且天天請他們吃飯。中國人有個習慣,飯局上什麼都好說。就這樣,在李密的金錢攻勢下,差官對李密那一夥人好的不得了,不打,不罰。就差以兄弟相稱了。
差官們漸漸放鬆了警惕。李密見時機成熟,準備動手了。當他們走到魏郡(今河南安陽),就是這了,再走就到高陽了。李密再次宴請差官。飯局上李密等人輪番給差官敬酒,“不喝不給麵子哦。”“我喝,我喝。”“來,我也敬您一杯,幹了!”“好,好。”就這樣,差官成了酒罐子,倒在地上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李密等人鑿穿牆壁,成功越獄!人在囧途李密還是逃了出來!他首先要找一份工作,把溫飽問題給解決了。
可是找什麼工作好呢?政府部門那是肯定沒戲了。見得光的肯定都不行,自己已經是被放在通緝令的人,而且還是甲級戰犯。那就幹老本行吧!那個年代,隻要豁出性命不要,敢於拿起家夥造反。工作還是容易找的,更何況李密同誌還高學曆,高智商。
可事實卻讓李密十分尷尬,他先後應聘赫孝德、王薄兩家造反公司,可皆得不到重用。李密不受待見,也不好意思呆在那裏,收拾收拾包袱就走了。走到淮陽,再也不想逃了(也不知往哪裏逃)。就在淮陽做起了人民教師,開館招生,並改名為劉智遠。李密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
雖說未能奔小康,但也能解決吃飯問題。如果不出意外,李密很有可能就這樣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一輩子貢獻,說不定還能培養出一兩個狀元出來(以李密的才識是很有可能的)。
可李密偏偏是個不安分的主,閑暇之餘,想起自己的悲慘經曆。賦詩一首:金風蕩初節,玉露凋晚林。此夕窮途士,鬱陶傷寸心。野平葭葦合,村荒藜藿深。眺聽良多感,徙倚獨沾襟。沾襟何所為?悵然懷古意。秦俗猶未平,漢道將何冀?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諡。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
一個高級幹部子弟,年紀輕輕就成為皇帝身邊的貼身護衛,無數人奮鬥終身到不一定可得。可少年氣盛,立誓不靠父輩而活,毅然辭官回家苦讀,終於才學過人,正準備大幹一番事業。可卻誤入楊玄感陣營。如今身敗名裂,家不能回,父母不能孝敬,孩子不能教養,妻子不能陪同。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李密潸然淚下。
(泣下數行)可上天似乎要把玩笑開到底!李密作這首詩時正好被一個路過的人聽了去。此人應該讀過幾年,肚子裏有點墨水。聽到此詩就知道能作出此詩的人並非一般人:把自己比作樊噲、蕭何,他倆是靠造反起家的,你想幹什麼?擺明了想造反嗎?他偷偷的把這一消息報告給了太守趙佗,希望太守大人能打賞兩個酒錢。趙佗是個實在人,辦事效率很高。敢在我管的地麵上題反詩,還能讓你活?立刻下令逮捕李密。幸好李密提前收到消息,否則就得二次入獄了
啥也別說,跑路要緊!這次李密躲到妹夫丘君明家,丘君明是雍丘縣令。丘君明是個好人,他雖然是隋朝官員,領著隋朝工資,但他還是冒著被砍頭的危險收留了這位大舅哥。可丘君明畢竟是個當官的,衙門裏人多嘴雜,搞不好還會害了李密,於是把李密藏在了好友王季才家。可丘君明的侄兒丘懷義卻是個混蛋,他不顧丘君明的反對,到官府告發了李密。李密十分無奈,隻好再次跑路。
。可沒過多久,捕快又發現了他,他還得跑路。李密真是倒了血黴,天下造反的人那麼多,可隋朝的官員為什麼就隻跟自己過不去呢?這時的李密隻能用一個字形容——囧!大業十二年,李密來到瓦崗(今河南滑縣東南)投靠翟讓。在這裏,他如蛟龍入海、虎歸深山。一年之後,他手握數十萬大軍,占領河南多數郡縣,號魏公,被造反派推選為帶頭大哥(盟主)。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http://www.dajiad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