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教會孩子——克服妒忌的心理(1 / 2)

妒忌是一種心理活動,是一種十分自然的反應。是在別人比自己優越時,所產生的一種憎恨情緒。這種心理活動是從人的早期情緒分化而來的。對於孩子,父母應該早些進行正確的引導,防止孩子因為妒忌而釀成大錯。

有效地克服妒忌

不要以為隻有成年人才會有妒忌心理,兒童其實也有妒忌心。尤其是在孩子進入集體生活以後,父母和老師對他人的稱讚和表揚,會引起孩子不服氣和妒忌心理,如果不加以疏導,會引發孩子之間的矛盾,甚至敵意。

有妒忌心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往往不受歡迎。一個人妒忌另一個人的時候,就不會對人友善、熱情,兩人的關係必然冷淡。孩子妒忌的對象越多,關係冷淡的對象也就越多,因而會給孩子的交往能力的發展帶來極大的障礙。因此,妒忌心是孩子的人際智能發展道路的一大障礙,它最終會毀掉孩子的正常生活,使孩子走向無法自拔的極端。

妒忌心比較強的孩子,往往表現在不願看到別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比自己強。當別人受寵時他無法忍受,更不願別人在自己麵前讚揚第三者,等等。如果孩子的妒忌心理不能引起父母的足夠重視,而任由孩子深陷於妒忌心理之中,那麼,他就可能難以自拔,久而久之,會形成惡性循環。

受妒忌心左右的孩子,往往很難協調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輕者,妒忌情緒會逐漸累積,演變為一種輕度的人格缺陷,使孩子容易受外界的刺激,產生一些不良情緒,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如果孩子的妒忌心過於強烈,孩子的身心則會深陷於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和缺陷中不能自拔,如此一來,勢必犯下嚴重的錯誤。

孩子養成妒忌心理的原因是多樣的,但歸納起來,主要是孩子內心的消極因素和外部環境的消極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如在競爭中受挫會導致他對成功者的妒忌;因教師對他人的表揚而產生妒忌;因自己生理欠佳而對生理條件優越的同學產生妒忌;因自己家境貧寒而對家庭條件、經濟條件好的同學產生妒忌等,再加上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得孩子逐漸缺乏自信、心胸狹窄。隻有了解了孩子妒忌心理產生的原因,父母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作為父母,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具有了妒忌的心理,那麼就應該努力幫孩子改正。

告訴孩子:妒忌是一種危害。

父母要教導孩子,妒忌心於人於己於社會都無益處。古往今來,大凡心胸狹窄、妒忌他人的人,都沒有得到好的下場。心理學認為,凡是心理上厭惡的東西,行動上就容易自覺地同其決裂。因此,如果認清了妒忌心的危害,是不難在行動上克服的。

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

有的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他比你強多了,你應該向他學習。”這樣做隻能加深孩子的妒忌心,使孩子產生敵意。正確的做法是,應該跟孩子講清楚,每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父母平時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等於給孩子的妒忌心理打了預防針。

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會逐漸懂得每個人的能力都有限,誰也不可能什麼事情都比別人強。為人父母者,可以先拿自己做例子,然後再幫助孩子認識自己。也就是說,可以告訴孩子自己既有許多優點,也有不如人的地方。這樣做孩子比較容易接受,對克服妒忌心也比較有效果。如果父母引導孩子能學會經常這樣去想問題,孩子的妒忌心理就會慢慢地被削弱,孩子也會逐漸地變得能夠客觀地評價自我、評價別人。

告訴孩子:要有一顆博大的胸懷。

針對孩子心胸狹窄的心理特點,父母要教育孩子培養“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優良品性,在提高自身的同時,寬以待人。對有性格弱點的孩子,父母要悉心引導。在孩子麵前,對獲得成功的人多加讚美,並熱情鼓勵孩子虛心學習他人的長處,積極支持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別人、戰勝自己,使孩子的妒忌心理得到正當的發泄。父母要教育孩子對遭到不幸的人給予同情,不可縱容孩子幸災樂禍,助長孩子的妒忌心理。

告訴孩子:可以競爭,不可妒忌。

父母可以嚐試著把孩子的妒忌心理轉化為競爭意識。先讓孩子明白自己落後的原因不在於別人,而在於自己。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學會自我暗示:“你比我強,我要比你更強,我一定要通過努力在競爭中戰勝你!”通過競爭這種積極進取的方法去克服由妒忌而產生的消極心理,讓妒忌成為一種強大的動力,激勵孩子奮起直追,喚起他們勇於探索和超越自我的力量,使他們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