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次我們好不容易攢了200餘元錢,狠了狠心買了一塊高檔的石英鍾。
那是一個周末,下班回來我發現牆上的石英鍾不見了,以為是妻子或者是因為別的原因另有他用,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妻子回來,突然聽不到那悅耳的鈴聲了,居然奇怪地問我:咱家的石英鍾呢?”
我原地轉了一圈,一拍大腿:壞了,沒準是那小東西搞的鬼。他放學回家了嗎?”
傍晚時候,兒子興衝衝地從外邊闖進來,二話不說,就是一陣忙碌。
等到孩子忙完了,我們發現我家的門上多了一個不倫不類但能夠唱歌的門鈴。
我這才緩過勁兒:牧心,你從哪裏弄來的材料?”
兒子脫口而出:我把牆上的掛鍾拆了。
我一聽急了:掛鍾呢?你放到哪裏去了?”
兒子這才發現自己闖了禍,從我的眼神裏他看得出來。
他慢慢騰騰地領我走進了他的小臥室,那個價值200多元的掛鍾此刻早已被兒子大卸八塊了。
妻子的手不由得高高地舉了起來。
我一把拽住了她的手:先吃飯吧,等一會兒再說。
吃飯的時候兒子做了檢討:“上周上物理課,老師講了一些小製作,我覺得做隻門鈴挺好玩的,材料不夠用,我就想到了牆上的掛鍾,原來想做好門鈴用上一段時間後再將它重新裝上的,誰知……”兒子說不下去,眼裏盈滿了淚。
我隻是用力地摸了摸兒子的小腦袋,什麼話都沒有說。
臨睡的時候,我很認真地看了妻子一眼:一隻掛鍾也隻是200來塊錢,算不得奢侈。兒子雖然做得不對,但我們要學會滿足他的好奇心。如果他從一個掛鍾開始,喜歡認真作好自己想做的事,並且下決心一定要做出一點名堂,他就不會平平庸庸地過一輩子,他會有所作為的。
第二天,我和顏悅色地對兒子說:看看你做的門鈴,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需要什麼零件告訴爸爸,我會給你買的。不過以後可不能再偷偷地拆卸掛鍾了。
兒子小聲地對父親說了聲:謝謝。聲音雖然很小,但我卻聽得清清楚楚。
有的家長,孩子弄壞了用具、玩具等,便是一頓打。
他們認為,這樣孩子就不敢亂來了。
其實,好奇心人皆有之,隻是孩子的好奇心更強。
因此才有把收音機拆開、將鬧鍾放入水中這樣的事發生。
反過來家長如果能賞識孩子,給孩子營造一種相對寬鬆的氛圍,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有利於身心的全麵發展。他會積極思考,認識事物的欲望越來越強烈,養成勤動腦筋的好習慣。
當然,賞識不等於縱容,這裏隻是希望孩子們的家長能夠理解孩子,不能苛求孩子,當孩子有過錯時,要指出他們的錯誤之所在,不讓他們做不該做的事。
孩子的好奇心是他智力發展的動力。他會因為好奇,不斷地接觸新的事物而變得聰明;會因為敢於向新事物挑戰而走向成熟。有的父母為了培養一個聽話的兒子,而不惜扼殺他們的好奇心,束縛他們的手腳,結果是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請想一想,孩子如果對什麼都不好奇,都無所謂,他還會需求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