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物質挫折,精神挫折,缺哪般(1 / 1)

請看中日夏令營的一個場麵。

大隊進入草原,突然大雨瓢潑,孩子們艱難地行進著,有不少孩子已感冒了。

這時,一輛豪華的轎車趕上了大隊人馬,從車上走下一位日本老人,他找到他的孫子——一位已患感冒的小男孩,蹲下身子,把雙手放在孩子肩上說:

“孩子啊,爺爺知道你病了,走得很困難,但爺爺知道你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定能挺下去。你知道嗎,你可是爺爺心目中的英雄,我們家族的驕傲啊!”小男孩堅定地點點頭,小胸脯一挺,邁開了前進的步伐。

過了一會兒,又一輛轎車開過來了。一對中國夫婦將一個小男孩拉進了小車,風馳電掣而去。家長一邊幫孩子換衣服,一邊喋喋不休:

“你呀,多幸福啊,別的孩子還要在泥濘裏冒雨行走,你卻坐在車裏,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孩子撅起了小嘴,家長仍“不屈不撓”地嘮叨著:

“你呀,就是嬌氣,別人感冒都能堅持,你卻一點苦都吃不了,唉!”

孩子的有形生命是暖和了,可無形生命力卻感到陣陣寒冷。

家長一麵剝奪了孩子做強者的權利,一麵卻又抱怨孩子嬌氣,懦弱。到底是誰的錯?

日本家長就很明智,他給孫子無形生命以巨大的暖流來戰勝有形生命的風風雨雨,這才是理想的挫折教育。

中日學生夏令營較量,以中國孩子的失敗而告終,引發了全國上下對未來一代的憂思。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當今孩子挫折太少了,於是不少地方展開了挫折教育,人為地開展拉練、野營活動。一邊抱怨孩子,一邊給孩子挫折。這種為挫折而挫折的做法,結果仍然是得不償失,治標不治本。

我認為中國孩子不是沒有挫折,而是挫折錯位。應該給的物質上的挫折沒有,而不該給的精神生命上的挫折太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