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比鋼琴更..(1 / 1)

《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比鋼琴更貴重的圖書禮物

文/天好

也許在許多父母的心中,總有那麼一幅畫麵:穿著如同小王子或是小公主的小寶貝,在舞台上流暢地彈奏著一首動聽的樂曲,台上行雲流水,台下神情專注,一曲完畢,寶貝優雅地起身鞠躬,台下掌聲四起,小寶貝不得不回來再次鞠躬謝幕。

這幅美好的畫麵便是鋼琴的魅力,即便不做為專業,也是舒閑生活的點綴,是無上典雅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會彈琴便意味著與眾不同的氣質!

然而,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在台上流暢的演奏背後,是無數枯燥的練琴積累,是孩子對鋼琴和音樂由愛到恨、又由恨到愛的心路曆程。在黑白琴鍵的世界裏,八十八個琴鍵,十根弱小的手指,最終是半途而廢,還是成為朗朗第二,亦或給孩子帶來伴隨一生明媚燦爛的音樂人生?一切多米諾式骨牌都從一個個細小的正確選擇開始。所以,孩子學鋼琴,爸媽先上課。如果說選一架好鋼琴是培養一個好琴童必須的硬件的話,那麼這本《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則可謂比鋼琴本身更為貴重的教育禮物,它是洗腦式的軟件,是學鋼琴可以為之一生秉持的鋼琴信仰。

放眼望去,從大城市到小縣城,從博士教授到藍領工人,中國的琴童家長對孩子學習音樂的無私奉獻,對孩子成功未來的迫切期待,和對孩子“該如何學琴”的迷茫、困惑、不解,甚至於掙紮比比皆是,家長們想了解的不是非常高深的學術理論,也不是隻有最頂尖的那一小批鋼琴家才會遇到的境況,而是每一個初學鋼琴的孩子都會碰到的共同問題:孩子為什麼要學習鋼琴?怎樣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鋼琴老師?學習幾年之後需要換老師嗎?家長如何督促孩子練琴?鋼琴考級究竟有什麼意義?彈鋼琴,當不了職業鋼琴家怎麼辦,孩子不肯練琴,我們就打,是否不該打手???這些話題看來簡單,卻能引來不簡單的對話!

集東方靈性與西方浪漫於一身的茅為蕙小姐,用她的琴聲將自己的愛戀、傷感和激情一並帶給聽眾之餘,更用自己從4歲習琴始便讓鋼琴陪伴至今的親身經曆,與東西方鋼琴教學的實踐借鑒,對萬千琴童家長答疑解惑,以拳拳之心提出正解:正如胎教音樂的選擇,胡亂聽還不如不聽,鋼琴學習也一樣,一切都有方法:從Step到Skip,可以把音符想象成一個活潑的小朋友在玩跳格子遊戲;如果把上課比喻成補品,那平時的練習就是一日三餐;所有身體上的緊張,都是思想和心理上的緊張造成的;要想讓孩子今後做一個台上的人,就必須先教會他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台下的人……幾乎所有琴童家長不同時期遇到了學琴問題,都在本書得到了列舉與解答。

讀過了這本書,作父母的心突然便坦然了。因為學琴也許本就是件有始無終的教育禮物,當孩子的琴聲,從招致鄰居的怨言,變成每周末都有人敲門來要求欣賞他的演奏時,也許,孩子一路以優異成績走過來後,卻隻能選擇當名普通的鋼琴教師;或是激情澎湃的彈奏,隻能當做家庭聚會時的背景音樂。遺憾嗎?有點。但後悔嗎?絕不。不管是鋼琴家、鋼琴老師或是隻當一個普通的鋼琴愛好者,如果人的這一生能夠品嚐音樂之美,能夠體會音樂帶來的無限酸甜苦辣,終身都有美妙的琴音相伴,琴聲能夠點綴最重要最美好的人生瞬間,那麼,兒時的音樂學習就絕對不是浪費時間,你已經讓你的孩子走在了一條更容易發現美、更容易觸手幸福的路上。

沒錯,鋼琴,人生應該有這一章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