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海盜的起源(3)(3 / 3)

此外,海盜們能在戰役中取得成功,還因為他們嚴格地遵守一係列的規則。

首先,海盜們在追捕船隻時一般都會從上風的有利位置靠近,一是為了掌握主動權,順風速度快,可以使他們能在戰鬥開始之前具有極大的機動性;二是一旦交火後,風會把炮火產生的煙和火吹到敵人一邊去,這樣就會給敵方的繼續開火和船隻行駛造成障礙。

其次,因為當時的船隻火力比較薄弱的部位是船尾,海盜們在靠近敵船後都會盡力設法從船尾進攻,這樣就隻會受到船尾炮的攻擊。如果要讓火力強大的船舷炮來攻擊海盜船,敵船就必須掉轉船頭,而有這麼長時間,海盜船可能已經與敵船緊緊相靠,船上的海盜舉著武器準備接舷戰了。

除了這些,海盜們還采用不少其他方法來幫助自己贏得海戰的勝利。比如,他們的船上一直有備用槳。這就使他們在無風天氣也能駛到離敵方一定的距離之處,而在這種距離內,敵方的炮火實際上不會對海盜造成任何損失——那個時候遠距離武器受技術水平所限,齊射之間的間隔時間很長,因此敵人在第一次開火後就再也來不及給炮重新裝上彈藥。

追上敵船後,海盜們用鉤竿,“貓爪”鉤住它的船尾,接下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盡力設法卡住被攻擊之船的舵。失去機動性後,它就會成為海盜們很容易得手的戰利品,他們登上它的甲板和內艙,開始打接舷戰。

海盜們在行動時經常采用各種各樣的詭計。比如,在打接舷戰之前,即在離敵船隻有屈指可數的幾米遠時,原先躲在高高的船舷背後的海盜就大叫著站起來,裝出一副要發起攻擊的樣子。但是,他們又立即躲起來了。不過,被這些舉動激怒的敵方射手已經發出了齊射,這樣一來也就被解除了武裝。敵方沒有時間給火槍重新裝彈,海盜們就利用這一點,轉入了真正的進攻。

有些海盜的戰術非常靈活,就像研究過中國的“三十六計”

一樣。當他們在海上意外與其他船隻相遇時,他們會立即在桅杆上升起相遇船隻所屬的那個國家的國旗。當時按海洋法的做法,對方應該鳴禮炮回敬本國船隻。如果對方的船長這樣做了,首先就白白地浪費了自炮彈,而且會降低對偶遇船隻的戒心。這樣,海盜們就掌握了主動權,可以審時度勢地衝上去打接舷戰,或是繼續照原先的航線前進。

還有些海盜首領會事先把大部分人馬藏在下麵的艙房裏,再把船隻偽裝成出了故障或受到襲擊的樣子——這種伎倆海盜們經常使用。迎麵開來的船隻發現“遇難的船”後就會向它靠攏,想給予幫助,結果卻陷進了圈套。海盜們會從藏身處竄出來,並攻擊救生船上的那些毫無疑心的船員。

人數多是海盜船的特色之一,這是戰術實施的前提條件。

因為接舷戰是海盜的主要戰術,它需要大量的士兵來獲取優勢,所以海盜們盡管要忍受種種不便之處,還要進行自我節製,但還是會在每一次出征前盡力設法把盡可能多的人帶到船上來。不過,他們從來也不會是多餘的人——接舷戰的損失有目的會證明手段是正確的……印度洋的海盜特別喜愛不停地追捕商船隊,這也是一種很流行的海盜方法。有時候,海盜的高速船會在船隊後麵一連追上幾個晝夜,隻要有一艘商船掉隊,海盜們就會把它圍住,打上一場接舷戰。

總之,在仔細研究各個時代的海盜行動的戰術時,可以明確地說,海盜的戰術是非常豐富多彩的,它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不斷地在發展,既會吸收舊的精華,又會衍生出符合當代要求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特拉法爾加角海戰

特拉法爾加角海戰發生在1803年,是英國與法西聯軍在特拉法爾加海域發生的一場激烈的海戰。特拉法爾加海戰是帆船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場漂亮的殲滅戰,也是19世紀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在這場海戰中敢於突破陳舊的戰鬥序列理論,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使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一敗塗地。納爾遜非凡的膽略和高超的指揮藝術,使他成為一代名將而功垂史冊。遺憾地是,納爾遜在座艦與敵艦的接舷戰中被槍彈擊中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