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南美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呼聲非常高,當地著名領袖西蒙·玻利瓦爾領導了多起與西班牙殖民統治者的武裝鬥爭,其率領的軍隊正逼近秘魯首府利馬——南美最富庶的城市,有非常多的寶貴曆史文物和貴重的宗教神廟用具,如金錠、金幣、印加人的金飾物、項鏈、戒指、鑲滿寶石的武器、金像等。
膽怯的利馬總督匆匆忙忙地把一批寶物裝上英國的一艘兩桅帆船“瑪麗·基爾號”,準備出逃。這艘船由荷蘭籍船長維爾亞姆·湯姆遜指揮,他當時在業界是以忠誠可靠聞名的,並且沒有海盜史。“瑪麗·基爾號”啟航後,在一天夜裏,湯姆遜船長帶領水手闖入客艙,殺死了利馬總督和隨行的大主教,在船上升起了海盜旗。
為了安全起見,湯姆遜船長將財寶藏進了附近島嶼的一個神秘洞穴內,並計劃在事件稍微平息後來取走財寶。但在以後的日子裏,他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重返洞穴取走寶藏。就這樣過了20多年,湯姆遜船長在1844年離開了人世,隻留下了一張真偽難辨的藏寶圖。這張圖混雜在後來流傳的形形色色的藏寶圖中,誘惑著眾多人前往尋寶,試圖找到湯姆遜船長遺失的寶藏。但也許這張藏寶圖注明的信息太隱秘或是模糊不清,一直沒有人聲明按圖找到了大量的珠寶,這筆巨額財富的下落蒙上了一層未知的陰影。
據一些專業尋寶人分析,這筆財寶可能被埋在可可島上——位處太平洋的一個小島,此島在當今哥斯達黎加海岸西南不遠處。這個推論的擁護者非常多,小說家史蒂文森的名著《金銀島》描寫的就是這個小島,但也有人試圖上島尋找卻一無所獲。
海盜們的大量財富都是通過搶劫和掠奪而獲得的,可以誇張地說金銀和鑽石堆積如山。海盜們總是把搶來的財寶掩埋在某個偏僻的地方,為了使將來“金盆洗手”後的生活能夠衣食無憂。這些藏寶地大部分是在沿海的各個小島上,它們就是海盜們的神秘的“金銀島”。但是事實上,隻有極少數的海盜能夠再次找到他們掩藏的財寶。與此相應的是,世界上各種膚色的尋寶者也一直在積極地尋求海盜寶藏的下落。
首先是古老的波羅的海島嶼哥特蘭島——諸多海盜團夥都曾以此為根據地。北歐海盜就曾在這裏埋藏了大量的財寶。迄今為止,人們已在這裏找到了700多件銀器,其純銀重量達15噸。
“海上羅賓漢”克勞斯·施托爾特貝克爾也曾經率領“糧食兄弟”
攻占過哥特蘭島的港口城市維斯拜。這個城市設防十分牢固,有眾多的堡壘、強大的保護牆和28座碉堡包圍,但依然沒有抵抗住海盜的進攻。
在克勞斯·施托爾特貝克爾和其他72名海盜被砍頭後,“糧食兄弟”被熔成金錨鏈的黃金財寶不知所蹤,人們嚐試在維斯拜尋找,卻什麼都沒有找到。
接著,尋寶人猜測這批財寶可能隱藏在波羅的海的烏澤多姆島。這個小島有一條從沙灘通往著名的“施托爾特貝克爾山穀”捷徑。過去,這條山穀曾經是“糧食兄弟”
的一處藏身地。有人分析也許那裏至今還埋藏著他們的戰利品。
還有個地方是德國境內的呂根島,這個以遍布白堊質峭壁聞名的陡峭海岸曾經是眾多海盜的棲身之處。因為海島上有許多呈裂縫狀且深的山洞,非常適合人隱藏,在頻繁的搶掠活動中,海盜們經常在此地落腳。所以,這裏一度被人們稱之為“海盜灣”,“糧食兄弟”團夥自然也在此出沒過。近年來,一些尋寶者在波羅的海小島上的費馬恩城堡有新發現,他們在這座城堡裏發現了古老防禦工事的殘垣斷壁,此地可能是最適宜海盜們藏寶的地點。
在東佛裏斯蘭海岸雷伊布赫特東部的馬林哈弗有一座古老而殘破的教堂,這個教堂建有六十多米高的鍾樓,在14世紀時也是海盜們最喜歡的棲身之處,所以也被尋寶者認為是“糧食兄弟”可能藏寶的地點。這座教堂離海岸線很近,但離其他陸地很遠,位置非常偏僻,海盜們可以把海盜船固定在堅固的石環上,然後把搶來的金銀財寶隱蔽地藏到高高的鍾樓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