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鎮,總兵劉良佐。
字明輔,山西大同人。
因其常騎一匹雜色馬,作戰時引人注目,故人稱花馬劉。
早年,劉良佐因生活所迫,從盜匪加入了農民軍,後見發展無望,轉而投身明軍。
在明軍中,他深知流寇老營的厲害,因此盡量避免與他們的主力交戰。
反而欺壓那些剛剛轉化為農民軍的流民,,以此增加自己的政績。
因戰功顯赫,他一路升至總兵,成為權臣。
然而,因升官而逼反的農民眾多,他已無法計數。
在崇禎末年,麵對進擊京城的李自成,崇禎皇帝下令劉良佐進京勤王。
然而,劉良佐卻選擇了抗旨不遵,率軍南下避難,其間仍不忘搶掠,名列江南士紳的黑名單。
後因與黃得功共事過,在其幫助下成為馬士英的馬仔,成為南明的一個將領。
《南渡錄》記載,劉良佐投降南明後,被派往臨淮鎮守。
然而當地士紳得知其罪行後,關閉城門,拒絕其入城。劉良佐竟下令攻城,這顯示出其秉性惡劣。
後經馬士英親自出麵幹預,命其駐守壽縣,後移師至鳳陽,此事才得以平息。
自成為四鎮之一後,劉良佐的“政績”唯有大興土木營造府宅;
貪汙腐敗,無惡不作。
他幾乎將所有壞人幹的事,都嚐試了一遍。
因弟弟劉良臣在鬆錦一戰中投降了清軍,他與清朝保持曖昧關係,為自己留下一線生機。
後來,清軍南下時,劉良佐識時務地投降了清軍。
再後來,他一直秉持著與清朝曖昧的態度,未曾動搖。
當清軍攻來時,他二話不說就投降了。
總的來說,劉良佐是一位充滿矛盾的將領。
他英勇善戰,戰功顯赫,卻因貪婪欺壓百姓,導致眾叛親離。
在大明存亡之際,他選擇背叛明朝投靠清朝,反映出其政治立場的不堅定。
劉良佐主動請纓,與黃得功的部將田雄、馬得功等人勾結,煽動他們降清,從而瓦解了黃得功的勢力,為清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在四鎮之中,劉良佐毫無忠君愛國思想,他的唯一思想就是有奶便是娘。
第四鎮,的總兵是劉澤清。
他字鶴洲,是山東曹縣人。
由於家境貧寒,他曾淪為市井無賴,甚至被鄉裏驅逐出境。
走投無路之下,他參了軍。憑借驍勇善戰,他成為一名能打的將領。
在平定登州孔有德之亂中,他一戰成名,被封為明朝的山東總兵,成為名將。
在崇禎末年,李自成大軍逼近北京時,崇禎皇帝下令讓劉澤清進京勤王。
結果,劉澤清故意從馬上摔了下來,以此為借口。
然後,他卻以“墜馬受傷”為由,故意拖延,不肯率兵勤王。
明朝滅亡後,劉澤清害怕李自成來攻,擅自離職,率軍南逃。
他盤踞在淮安一帶,成為一個軍閥。後來,當南明選擇皇帝時,劉澤清選擇支持東林黨,打算擁立潞王登基。
但當他得知三鎮逼宮後,立刻改擁福王朱由崧登基。
在四鎮中,劉澤清是最沒有原則的將領。
當成為四鎮之一、鎮守地方時,有人問他如何抵禦敵軍,他卻笑著回答:“我擁立福王登基,不過是以供我休息耳,萬一有事,我自會選擇江南一郡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