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計殺韓信(1)(3 / 3)

如此過了十多天,劉邦下詔將韓信降為淮陰侯,把楚地分為兩國,淮東號為荊地,封堂兄劉賈為荊王;淮西仍稱楚國,封少弟劉交為楚王。齊地自改封韓信為楚王後,一直未封,劉邦封其外庶子劉肥為齊王,任命曹參為相;代地自陳餘死後,一直未封,封二兄長劉仲為代王。劉邦於是大封功臣。

受封功臣,大部分都認為自己的爵位應該更高一些,俸祿應該更多一點,盡皆心懷不滿。但是心中最不滿的,自然數韓信。但是韓信隻有“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與絳(周勃)、灌(灌嬰)等列”(《史記》語)。

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說:

“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叛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韓信自從被貶為淮陰侯,心中時時悶悶不樂。劉邦大封功臣之後,雖然被封之人大都認為自己應該封賞更多一些,爵位更高一些,但是心理最不平衡的自然是韓信。許多封侯戰將,曾是他的直接下屬,而今與這些人平起平坐,心中自然不平。

其實,事到如今,韓信應該想開些,再想開些,不妨學學張良,雖然不至於去辟穀,去修煉氣功,也可以對名利淡薄一些。你的本領就是打仗,現在天下已經太平,你應該有些自知之明。可是韓信他心裏時時悶得慌。

一日,韓信在家無聊,外出散心,不期路過樊噲府門。

樊噲知道,慌忙迎接,說:“大王肯親臨臣家,蓬蓽生輝,榮幸之極。”

其實樊噲也是爵封舞陽侯,與韓信一般。

韓信隻得進門答禮,小坐片刻,辭別而行。樊噲的跪拜迎送,讓韓信感到一種羞恥難忍,長歎一聲,冷笑著說:“生乃與噲等為伍!”(《史記》語)。從此以後,韓信更加深居簡出,羞與諸將見麵。

韓信是漢初三傑,文武全才,性格孤傲,雖然遭貶,本性難移。

一日與劉邦閑談,品評諸將才能,韓信心目中的確瞧不起幾個人。

劉邦見他對諸將大都不以為然,就問:“將軍看看我能夠統率多少人馬?”

韓信隨口說:“皇上最多能夠率領十萬兵馬!”

劉邦說:“將軍又能率領多少呢?”

“多多益善!”

劉邦反問:“將軍如此善於帶兵,為何被我所擒?”

韓信說:“皇上不能統兵,但是善於馭將,因此我才被皇上所擒。況且,皇上的所作所為,都是上天的旨意,不是人的力量可以辦得到的!”

韓信奉承劉邦,希望給劉邦一些好感。但劉邦根本不想重用韓信,所以韓信說了也是白說。

漢七年(公元前200年),代王劉仲棄國逃回,劉邦大怒,貶為郃陽侯,封自己寵愛的兒子如意為代王,由於如意隻有8歲不能鎮守,劉邦令心腹陳豨為相代往鎮守。陳豨是劉邦心腹,並帶500人隨劉邦入關,並在韓信手下為將,得到韓信信任。其實,他不過是勇夫,缺乏大將之才。陳豨受命,特往韓信處辭行。

韓信此時已經鬱悶日久,怨氣化為恨意,隻是可惜自己是沒翅的鳥,沒箭的弓,一個猛虎被關在籠子裏。陳豨來了,韓信暗中高興。

陳豨對韓信說:“我奉命前往代州鎮守,特來拜會大王,欲求良策,望不吝賜教!”

韓信屏去左右,長歎說:“將軍鎮守代地,擊退匈奴,大功告成,與破楚之功相比,誰大誰小?”

“鎮代地退匈奴,一將之小功而已!大王破楚之功,元勳開國之基業!怎麼能夠以大小而論?”

“我有如此功勞,一旦被誣廢置不用,朝為王公,暮為匹夫。將軍成功回來,又將是個什麼樣子呢?”

“望大王明白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