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劉邦之死(2 / 3)

太子劉盈叩頭流涕而出,呂後怏怏而還。

這一情景正好被一侍臣看到,聯想到呂後的驕橫,樊噲的凶狠,將來劉邦一死,這幫人必然製造禍端,忙趨步來到劉邦床頭,聲言有要事上奏。

劉邦說:“待朕傷好了再說。”

侍臣說:“這件事關係趙王生死,情況緊急,皇上雖有病,下臣不敢不奏。”

劉邦聽說關係到趙王,就說:“你說吧!”

侍臣向前奏道:“樊噲與呂後已經結黨營私,四處都在傳說,呂後與他合謀,等到皇上千秋萬代之後,領兵進入長安,殺盡戚夫人、趙王等人。皇上不可不提高警惕。”

這一密奏,正好觸動了漢高祖劉邦的痛處,他此刻最擔心的就是戚姬和趙王劉如意的命運,但是他不想在侍臣麵前表現出什麼異樣來,便揮手叫侍臣退下,然後立即召見陳平,密議其事。

劉邦對陳平說:“樊噲看見朕病重,希望朕快點死。朕決定撤去樊噲軍職,但是擔心樊噲手握兵權,恐生變故。愛卿替我謀劃。”

陳平獻計說:“皇上立即撤去樊噲兵權,可保無事。不過樊噲手握重兵,隻恐他聽說皇上病重,不肯聽命!”

劉邦聽到樊噲可能擁兵自重,心中更加憤怒,又向陳平問計。

陳平說:“可叫周勃跟我一起去傳將令,周勃德高望重,取代樊噲沒有什麼問題!”

劉邦深信陳平之謀,同時覺得樊噲跟著他一同起事,屢建大功,又是自己連襟,與呂後關係密切,可以說是朋黨,如果一旦自己一命歸天,樊噲一定會跟隨呂後把持朝政。劉邦想到這些,不覺勃然大怒,即召絳侯周勃到床下受詔。劉邦當麵密令陳平為使,去樊噲軍中立即解除樊噲軍職,就地斬首回報。周勃鼎力協助陳平,將樊噲斬首之後,立即掌握樊噲之軍,討平燕地。

陳平、周勃叩頭拜受。

劉邦專令陳平、周勃“馳傳”至樊噲軍中,可見決心之大,怒氣之重。

駕車飛奔叫做“馳”,古人以四馬駕車飛傳皇家旨意叫做“馳傳”。根據漢初律令規定,“馳傳”旨意用一尺五寸長的木盒,貼上蓋有禦使大印的封條,交給使者的時候,又密封3次,並且有具體的時間限製。

陳平、周勃就是接受了這一十分重要的使命。兩人在行程之中,反複合計此事,尋找穩妥恰當的辦法。

陳平是一個智多星,對周勃說:“樊噲是皇帝故交,功多勞重,出生入死幾十年,又是呂後之妹的丈夫,真可以算得上是皇親貴戚啊!皇上而今因為憤怒便欲斬其首;唯恐怒氣消去而後悔,我們怎麼交代?並且呂後從旁啜弄,最終豈不歸罪我們二人?不如囚禁樊噲,押回長安,任憑皇上自己處置。”

周勃為人老實厚道,忠心耿耿,覺得陳平言之有理,當然依計而行。在封建王朝裏,下臣做事,唯君王馬首是瞻,陳平可算得其真諦。

陳平車駕到達樊噲大軍駐地,令人築壇,詔令樊噲聽旨。樊噲到後立即被抓獲,反縛兩手,釘入囚車。周勃立即趕到中軍大帳,宣讀皇上聖旨,代替樊噲為將。

陳平押著囚車,往京師長安行進。剛到中途,驚悉劉邦駕崩消息。陳平料定,朝中必然是呂後主持國政,形勢異常險惡;唯一可以慶幸的是,由於自己巧妙周旋,沒有按照劉邦旨意立即處死樊噲,可以因此向呂後及其黨羽交代。但是,事不宜遲,務必盡快將自己剖白清楚,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陳平命令大部分隨從監押囚車中速行進,而自己僅帶兩名親信,策馬飛奔長安而去。陳平尚未進入長安城,路遇使者傳詔,任命他與灌嬰一同屯戍滎陽。陳平受詔之時,心中就撥動了自己的小算盤:樊噲的事情還沒有來得急清洗幹淨,自己如果遠離朝廷,難免日後憂讒畏譏!陳平立即飛馬返回長安,跌跌撞撞跑進宮中,跪倒高祖靈前,哭訴道:“下臣奉皇上之命去斬樊噲首級,但是下臣未敢開斬功臣,特地押回京師,不想皇上竟然撒手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