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年間(前140-前135),武安侯田蚧擔任漢朝太尉,受寵幸而掌大權,韓安國拿了價值五百金的東西送給田蚧。田蚧向王太後說到韓安國,皇上也常說韓安國的賢能,就把他召來擔任北地都尉,後來升為大司農。閩越、東越互相攻伐,韓安國和大行王恢領兵前往。還沒有到達越地,越人就殺死了他們的國王向漢朝投降,漢軍也就收兵了。建元六年(前135)武安侯田蚧擔任丞相,韓安國擔任禦史大夫。
匈奴派人前來請求和親,皇上交由朝臣討論。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邊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況。他議論說:“漢朝和匈奴和親大抵都過不了幾年匈奴就又背棄盟約。不如不答應,而發兵攻打他。”韓安國說:“派軍隊去千裏之外作戰,不會取得勝利。現在匈奴依仗軍馬的充足,懷著禽獸般的心腸,遷移如同群鳥飛翔,很難控製他們。我們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開疆拓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屬於我們的百姓。漢軍到幾千裏以外去爭奪利益,那就會人馬疲憊,敵人就會憑借全麵的優勢對付我們的弱點。況且強弩之末連魯地所產的最薄的白絹也射不穿;從下往上刮的強風,到了最後,連飄起雁毛的力量都沒有了,並不是他們開始時力量不強,而是到了最後,力量衰竭了。所以發兵攻打匈奴實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們和親。”群臣的議論多數附和韓安國,於是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
韓安國為人有大韜略,但他為人忠厚。他所推薦的都是廉潔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國推薦了壺遂、臧固、郅都,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對他很稱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認為他是治國之才。韓安國擔任禦史大夫四年多,丞相田蚧死了,韓安國代理丞相的職務,給皇帝導引車駕時墮下車,跌跛了腳。天子商量任命丞相,打算任用韓安國,派人去看望他,腳跛得很厲害,於是改用平棘侯薛澤擔任丞相。韓安國因病免職幾個月,跛腳好了,皇上又任命韓安國擔任中尉。一年多後,調任衛尉。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大舉入侵,當時朝廷任命韓安國為護軍將軍,屯兵漁陽(北京密雲縣南)抗擊匈奴,因兵敗被匈奴虜走千餘人及大量牲畜,漢武帝派人責備他,並遷他到右北平。韓安國看到漢武帝對他疏遠,且又兵敗內疚,心中抑鬱,不久後就吐血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