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隱而不露,做人不要太張揚(4)(1 / 2)

鋒芒太露而惹禍上身的典型在舊時是為人臣者功高震主。打江山時,各路英雄彙聚一個麾下,鋒芒畢露,一個比一個有能耐。主子當然需要借這些人的才能實現自己圖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這些虎將功臣的才華不會隨之消失,這時他們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讓他感到威脅,所以屢屢有開國初期濫殺功臣之事,所謂“殺驢”是也。韓信被殺,明太祖火燒慶功樓,無不如此。大家讀過《三國演義》後可能注意到,劉備死後,諸葛亮好像沒有大的作為了,不像劉備在世時那樣運籌帷幄,滿腹經綸,鋒芒畢露了。在劉備這樣的明君手下,諸葛亮是不用擔心受猜忌的,並且劉備也離不開他,因此他可以盡力展現自己的才華,輔助劉備,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劉備死後,阿鬥即位。劉備當著群臣的麵說:“如果這小子可以輔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當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為君算了。”諸葛亮頓時冒了虛汗,手足無措,哭著跪拜於地說:“臣怎麼能不竭盡全力,盡忠貞之節,一直到死而不鬆懈呢?”說完,叩頭流血。劉備再仁義,也不至於把國家讓給諸葛亮,他說讓諸葛亮為君,怎麼知道沒有殺他的心思呢?因此,諸葛亮一方麵行事謹慎,鞠躬盡瘁,一方麵則常年征戰在外,以防授人“挾製”的把柄。而且他鋒芒大有收斂,故意顯示自己老而無用,以免禍及自身。這是韜晦之計,收斂鋒芒是諸葛亮的大聰明。

你不露鋒芒,可能永遠得不到重任;你鋒芒太露卻又易招人陷害。雖容易取得暫時成功,卻為自己掘好了墳墓。當你施展自己的才華時,也就埋下了危機的種子。所以才華顯露要適可而止。

深藏你的拿手絕技,你才可永為人師。因此你演示妙術時,必須講究策略,不可把你的看家本領都通盤托出,這樣你才可長享盛名,使別人永遠唯你是依。在指導或幫助那些有求於你的人時,你應激發他們對你的崇拜心理,要點點滴滴地展示你的造詣。含蓄節製乃生存與製勝的法寶,在重要事情上尤其如此。

善於隱藏自己

從前,有位窮苦出身的軍長,雖然作戰勇敢,又會用計謀,可是卻一字不識,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軍部來往公文,他就讓秘書念給他聽:文件上需要他簽字,他就用一支毛筆在公文上點上一個黑點了事。

時間久了,秘書感到有機可乘,點個黑點誰不會,於是,秘書就偽造了一張領條,領條上也用毛筆點了一個黑點。於是,領來的軍餉全部裝進了秘書自己的腰包。

後來,軍需處發現秘書領的這筆軍餉沒有發給士兵,就追查起來。這一查就查到了秘書身上。

“這筆軍餉是經過軍長簽字的。”秘書理直氣壯地說。

眾人一齊去問軍長,軍長說:

“把我簽字的條子拿來看!”

眾人將條子拿來交給軍長,軍長拿過條子對著亮光一瞧,斬釘截鐵地說:

“這張條子不是我簽的字!”

秘書辯解道:“軍長!這條子上的黑點不是您點的嗎?”

軍長一聲冷笑:“把我的筆拿來!”

筆拿來後,軍長接過筆在紙上點了一下,說道:“你們將兩個黑點到亮處去比比看。”

眾人將兩個黑點到亮光處一比,這才發現軍長剛才點的那個黑點中間有個小洞。眾人感到奇怪,將軍將毛筆頭弄開一看,發現裏麵安了一根針。

眾人不由暗中歎服:別看軍長目不識丁,可他真是粗中有細啊!

所以,愈是高手,愈能偽裝自己,同時也愈能識破對方的偽裝。

高手相搏,如果對方實力比較強大,就不要忘記保留實力的策略。躲避敵人的鋒芒,不逞一時之勇,最終會避免兩敗俱傷。

《孫子兵法》說:“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意思就是說:當與敵人力量相當時,要迎擊敵人;當力量弱於敵人時,要能躲避敵人,要善於退卻。在力量弱小的情況下,勉強應戰,就會被強敵活捉。為保存實力,就必須懂得後退的道理。

真聰明的人會在“不露”與“露”之間適時出手,從而給對手一個措手不及。在商場上,如你遭到對方新產品上市攻擊時,如果對方較強,問題不能正麵解決時,可以先退一步,避敵鋒芒,再尋求解決之法,最終擊敗你的對手。一家經營妥當並且業務量直線上升的企業,在麵臨無法預知的未來時,最好的辦法就是以退為進,避敵鋒芒,以保存自己的實力,再厚積薄發,轉守為攻。如果整個市場形勢不景氣,對未來也沒有很好的預見,就要緊密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注意穩紮穩打,暫且收斂激進的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