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退卻了,工程師和工人們已經沒有了食物。但在補充食品後,他們又一如既往地開始工作。後來,他們終於把巨石放置好,固定在適當的地方。經過6年的艱苦勞動,燈塔終於建成了。1844年2月1日,航標燈第一次向西海岸的船隻點燃。
發泄憤怒的最好方式
人總是有受別人氣的時候,這種不滿情緒堆在心中是有害的,反擊回去或發泄給別人都不是上策,林肯的主意最好。
一天,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那裏,氣呼呼地對他說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議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夥。
“可以狠狠地罵他一頓。”林肯說。
斯坦頓立刻寫了一封措辭強烈的信,然後拿給總統看。
“對了,對了。”林肯高聲叫好,“要的就是這個!好好訓他一頓,真寫絕了,斯坦頓。”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裏時,林肯卻叫住他,問道:“你要幹什麼?”
“寄出去呀。”斯坦頓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不要胡鬧。”林肯大聲說,“這封信不能發,快把它扔到爐子裏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麼處理的。這封信寫得好,寫的時候你已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麼就請你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吧。”
優柔寡斷就會失去成功的機會
有些人在做決定時總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固然可以避免一些做錯事的機會,但同時也失去了一些抓住成功的機會。很多時候,優柔寡斷常常使好事由好變壞,堅決果斷才會將危機轉危為安。
伊麗莎白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女兒,像父親一樣,她對商業也具有濃厚的興趣,希望可以在商場上有所作為。
在巴黎新產品博覽會上,做了充分準備工作的伊麗莎白,對某項產品專賣權誌在必得,她幾乎成功了,但卻因她的決定晚了一小時而最終失去了這次機會。
洛克菲勒聽說這件事後感到很遺憾,他尤其遺憾的是,造成伊麗莎白失利的原因在於,她原本在跑道內側最有利的線路上跑著,占有絕對優勢,但由於伊麗莎白的重要決定晚下了一步,使得在最後衝刺的關鍵時刻使勝利落空了。
伊麗莎白在給父親的長途電話中懊惱地說道:“爸爸,博覽會的事您已經知道了吧?歐洲的這家公司竟然如此匆忙地指定美國代理店,我實在沒有料到。我以為可以花點時間,充分考慮之後再做出必要的決定。”
洛克菲勒在電話那邊安慰女兒:“孩子,不管怎樣,你已經盡力了。不過我隻是想對你說,從事商業的人常見的缺點之一就是缺乏迅速、果斷的判斷力。如果放任緩慢的意誌作決定,其時間的浪費和低效率會給公司帶來極大的損失。”
伊麗莎白從這次失敗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訓。
不要虛度年華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這句話,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越是為人們所熟知的道理,人們越難遵循。不管我們現在有多大,我們都應該努力,不要等到老時再後悔自己虛度了一生的年華。
在一個小山村裏,住著一個手藝人,雖然才四十幾歲,但是骨瘦如柴,形容枯槁,醫生診斷結果是肝癌末期。
臨死之前,他把年僅16歲的兒子找來,囑咐道:“你要好好讀書,不要像我年輕時不努力,現在沒有什麼成就。我年輕時好勇鬥狠,日夜顛倒,煙酒都來,正值壯年就得了絕症。你要謹記在心,不要再走我的老路。我沒讀什麼書,沒什麼大道理可以教你,但你要記住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這句話傳下去。”
說完,他咽下最後一口氣,16歲的兒子卻懵懵懂懂地站立一旁。
兒子長大後,經常上城裏酒家、賭場鬧事。有一次與客人起衝突,因出手過重而鬧出人命,被捕坐牢。出獄後,人事全非,發覺不能再走老路,但是卻無一技之長,無法找個正當的工作,隻好下定決心,回到鄉下,靠做一些雜工維生。
由於他年輕時無法體會父親交代的遺言,耽誤終身大事,年近四十才成婚。雖然年事漸長,逐漸能體會父親臨終前交代的話,但似乎為時已晚。他的體力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麵對著無法撐持起來的家,心裏有著無限的懺悔與悲傷。
有個夜晚,他喝了點酒,帶著幾分醉意,把16歲的兒子叫到跟前。他先是一愕:這不就是當年16歲的我嗎?父親臨終前交代遺言的景象在腦海中顯現,他有些自責地喃喃自語:“我怎麼沒把那句話聽進去啊!”說著,眼淚直滴臉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