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航空兵的海軍在太平洋上是找不到安身落命之處的,拉包兒的海軍艦艇全部撤回了特魯克環礁,而現在特魯克環礁又被尼米茨盯上了。
在8月11日至8月24日的魁北克會議上,美英法加決定在中部太平洋的進攻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吉爾伯特群島和瑙魯。
2.馬紹爾群島、威克島以及庫薩伊(kusaie)島。
3.波納佩島。
4.特魯克環礁和加羅林群島。
5.帕勞島和雅浦島。
6.馬裏亞納群島。
實際上,5月份丘吉爾訪美的時候和羅斯福就有過一次華盛頓會談,內容和魁北克會議差不多,但魁北克會議增加了馬裏亞納群島,去掉了拉包兒。而實際上拉包兒那邊還沒有開始轟炸呢,就已經看起來不是問題了,這倒黴鬼畜的氣焰有多麼囂張!增加馬裏亞納群島是因為尼米茨也想到日本去觀光。這樣從吉爾伯特、馬紹爾、加羅林、帕勞到菲律賓以及從馬裏亞納、小笠原一直到日本本土的兩條路線就正式定下來了。
接下來的就是美軍一係列令人眼花繚亂的登陸作戰。8月份,美軍占領了現在被稱為圖瓦盧的埃利斯群島,9月份,又占領了一個叫做貝克島(bakerisland)的無人島,修起了機場,開始轟炸瑙魯和吉爾伯特群島。與此同時,從已經極度泡沫化了的美國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艦載機甚至炸到了威克島和南鳥島。
11月21日,美二十七師在馬金環礁,陸戰二師在塔拉瓦環礁和阿帕馬馬環礁登陸,開始了吉爾伯特戰役。
日本人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在塔拉瓦甚至逼著美國人大出血。但就算是幹得不錯,吉爾伯特群島也是交出去了。接收了吉爾伯特群島的尼米茨馬上大興土木,馬金、阿帕馬馬和塔拉瓦環礁的貝蒂歐島上都建起了2000多米長的機場跑道,特別是阿帕馬馬島上的機場跑道,長達2600米,可以起降重型轟炸機。依靠這些機場和四處遊蕩的航空母艦,從1944年2月開始,尼米茨開始向馬紹爾群島發動進攻了,接受了吉爾伯特的教訓,把登陸之前的轟炸量增加了三倍,大量使用穿甲彈,把LVT和登陸艇換成水陸兩用坦克,所以馬紹爾群島沒打出什麼懸念,所見之處,到處都是玉碎,玉碎,除了玉碎,還是玉碎。
古賀峰一司令長官的預言和要求的“玉碎”戰術成為了現實,或者不如說現實就隻能是各處守軍的玉碎,古賀長官十分苦惱。
尼米茨在步步緊逼,毫不放鬆,在逼著8000名日本陸海軍守軍全軍玉碎以後占領了誇賈林環礁,隨後又把手伸向了後來的核武器試驗場埃尼威托克環礁和比基尼環礁,開始壓迫加羅林群島,直逼聯合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拉包兒被孤立起來了,鬼畜城管也懶得管,除了每天準時早中晚轟炸三次讓日本人對手表之外,隻要不是大規模行動,人員進出什麼的不來過問。草鹿龍之介就從拉包兒出來了,經過塞班島換機時順便去看望昔日的長官南雲忠一。
南雲忠一中將現在是中部太平洋艦隊司令長官,上任還沒有兩個月。中部太平洋艦隊聽起來很大,但其實就隻有第四艦隊和第十四航空艦隊,第四艦隊在前些日子美國人轟炸特魯克的時候已經殘廢了,現在就隻有第十四航艦的陸基飛機,後來到馬裏亞納海戰的時候,連十四航艦的飛機都被人挪用了,不過手下還有好些原來的航海航空人員,現在全部手持三八槍成了“特別陸戰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