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一早,東鄉茂德和鈴木貫太郎商談以後進宮覲見天皇,提出了召開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來討論接受《波茨坦公告》,結束戰爭的建議的事情。
午夜23時,駐蘇大使佐藤尚武總算得到了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答應召見他的通知,佐藤尚武走入莫洛托夫的辦公室還沒有來得及說出準備好的致敬語,便被莫洛托夫舉起手製止了,隨後用非常公事公辦的口吻說:“我奉命對貴大使通告以下事項”,說完拿出一張紙讀了起來--蘇聯對日宣戰公告。
一小時以後,華西裏列夫斯基元帥和馬林諾夫斯基元帥麾下的157萬蘇聯紅軍在4000輛坦克、5000架飛機的支援下,對滿洲的120萬盜用了關東軍名義的日本老弱殘兵展開了一場漂亮的鉗形攻擊。
8月9日的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就是在這種背景中於上午11時之前召開的,會議剛剛開始的11時02分,長崎又遭到了第二顆原子彈的襲擊。
參加會議的有,首相鈴木貫太郎海軍大將、外相東鄉茂德、陸相阿南惟幾陸軍大將、海相米內光政海軍大將、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陸軍大將和軍令部總長豐田副武海軍大將等六人,鈴木首相開門見山:“除了廣島受到原子彈攻擊之外,現在蘇聯又參戰了,從形勢上看戰爭已經無法繼續,隻能接受《波茨坦公告》了,大家的意見怎麼樣?”
沒人反對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阿南惟幾、梅津美治郎和豐田副武這軍部三巨頭提出了三個條件:
1.對日本的軍事占領的範圍和時間要盡可能的小。
2.由日本人自己進行軍事解除。
3.懲罰戰犯也由日本人自己進行。
三比三,得不出結論,會議中止,改為召開臨時內閣會議。臨時內閣會議還是一樣得不出結論,大家還是麵麵相覷。
鈴木貫太郎又把臨時內閣會議改回最高戰爭指導會議,請來了天皇,再叫上樞密院議長平沼騏一郎,這就成了禦前會議了,地點是在皇宮的防空壕中。
鈴木一個人一個人地問了意見,六巨頭的意見還是三比三,時間已經到了8月10日淩晨2時,這時鈴木貫太郎做了一個出人意外的舉動,隻見他站了起來,一字一字地說:“花了這麼長時間而無法統一意見,非常遺憾,因為意見不一致,所以想知道陛下的意思,根據陛下的旨意來得出會議的決定”,說完走到昭和天皇跟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昭和天皇一字一頓地開了口:“那朕就說說朕的意見”。
昭和天皇說的很多,最後是:“在此之時,必須忍不能忍之忍,回想三國幹涉之時的明治天皇,朕決心結束戰爭。”
時間是1945年8月10日2時30分,會場一片哭聲。
禦前會議結束以後,立即召集等候在外麵的閣僚們召開內閣會議,決定了在“維持國體”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並通過駐瑞士公使加瀨俊一和駐瑞典公使岡本季正轉告了美英中蘇四國。
美國國務卿詹姆斯·伯恩斯表示不能接受日本的求降,因為這是有條件投降,違反了《波茨坦公告》中有關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的條款。但陸軍部長史汀生和海軍部長福萊斯特卻認為,為了避免在日本本土登陸作戰中的犧牲,應該接受日本人的求降條件,結果是采取了一個很公平的方案:由伯恩斯國務卿來起草接受日本人求降條件的回答。
最後詹姆斯·伯恩斯起草的“伯恩斯回答”是現在日本人看到還哭笑不得的:“天皇以及日本國政府的統治權,在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的製限下行使”。這樣既同意了日本人的求降,同時還滿足了史汀生和福萊斯特不想再打仗了的希望,順便把所謂日本國也就變成了一個可以隨便捏的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