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投名狀4(1 / 2)

應該說,他們應對任何可能的問題都不在話下。(《奇》biqi.me《文》網)可是當“回國”兩個字被提出後,大家都沒有再說話。

“回國”,每一個經曆過到美國使館申請非移民簽證麵試的人都知道,在簽證官麵前,自己學成畢業後是不是回國,這是要回答的第一個,也幾乎是唯一的一個問題。

每一個美國使館的簽證官都近乎偏執地認定:每一個來麵試申請美國非移民簽證的人都有移民傾向,無論以何種身份進入美國後就會選擇留下來,而不是回到自己的祖國。每一個申請者要做的,就是想盡各種辦法證明自己以後不會留在美國,一定會回到自己的祖國。比如:自己的父母子女或是愛人在國內;自己的財產、住房、汽車在國內;或是自己一定要回國來報效祖國,等等。但是,無論你的理由多麼動聽,多麼充分,簽證官拒簽隻需要一個理由:你有移民傾向!對不起,父母呀,愛人呀,子女呀,汽車呀,房子呀,都抵不上簽證官的一個No。

看看每天每個領事館前近千人的簽證申請人排著隊伍走進去,除了繳納那拒簽了不退還的、再去簽還要繳納的簽證費,還要在小小的房間內排上至少兩三個小時,無論是男女老少;期間還要忍受著身穿製服的同胞的怒斥和擺弄;最後卻隻能看到護照最後一頁的圓章和一個永遠都一樣的解釋:你有移民傾向。人們不禁要問:這麼一個非常不合理的製度,為什麼卻一直在中國延續著,而且在全球各國中,僅僅在中國最嚴重呢?

其實,想想也不難回答。去問問那些每年成千上萬的中國留學生吧!他們學成之後,又有幾個人真如他們所說那樣,回國報效祖國呢?問問那些熬了幾年甚至十幾年拿到綠卡,還要繼續熬五年,等著對著星條旗宣誓入籍那一天的同胞們吧!他們是否堅守了當年的諾言呢?

今天,同樣的問題在不經意間擺到了這三個人麵前。

嚴正打斷了短暫的安靜,問Tim:“Tim,你是不是又是隻改了字體和名字就把作業給交了?TA(TA:TeachingAssistant,課堂輔導員,一般由高年級學生擔當,是美國在校生勤工儉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已經給我發郵件詢問了,為什麼我們兩個的作業除了名字以外一字不差?!”

Tim不以為然地說:“沒事,你隨便應付一下。我們明天中午請她吃飯!”

嚴正笑笑:“我不去,這個機會留給你了!”

Tim:“那可是個單身的女博士噢!”

嚴正哈哈笑著說:“那可是個女博士噢!我就更不會去了!別忘了:世上隻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哈哈!”

在調侃中,電話會議結束了。但三個人的腦子都沒有停止飛快的轉動,“回國還是留下”的問題開始在每個人的腦子中停留,揮之不去,直到他們最後真的回到祖國的那一天。

人生其實就是這樣,很多的決定都是一句不經意的話帶來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