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從舊金山回洛杉磯的飛機上,Tim已經開始憧憬自己即將成為一家真正跨國大公司的CEO的日子了。頓時覺得經濟艙的位子太小了,自己真是應該坐在頭等艙才對。
而此時坐在身邊的Steven,則開始幻想以後自己的工資可以再翻一倍了,以後自己開著X5出門時,不用再為汽油燃燒得那麼快而擔心了。
接下來的幾周,亞聯的辦公室變得很忙碌,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的副總們、技術主管們,以及NGB公司的技術負責人、市場主管,走馬觀花般不斷來訪。除了亞聯的辦公室,這些人還拜訪了亞聯的客戶、濱海市電子商務中心和濱海市信息產業局、科技局等政府部門,對亞聯作了一個全麵的了解。
Tim則在濱海市和台北間不斷地飛來飛去,保持著和Jerry的密切聯係。Tim需要掌握George對於亞聯這邊所有的想法和感受,以做出相應的反應。Tim的確是個善於抓住機會的人。
同樣善於抓住機會的人還有Ricky。見過Jerry一麵之後,Ricky知道Jerry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人,就開始利用一切機會和Jerry溝通。在看出Jerry對於政府關係十分看重之後,Ricky就會不斷在有意無意間向Jerry透露自己在北京方麵的關係和根基,暗示著自己在和政府溝通方麵的優勢。
Steven則每天把自己埋在電腦後麵,繼續編纂著各種複雜的財務報表,包括亞聯的投資情況、目前的現金流、預期的財務數據,同時做出各種投資模式下公司的股份結構。每一個結果都會讓Tim和Steven激動不已,因為在這些模式下,他們都將很快會成為百萬富翁,至少在紙麵上是這樣。
經常出沒在公司的Jerry一直像個紳士一般,和每一個人打著交道,對每個人都是彬彬有禮,說話得體。公司裏每個人都對Jerry有著很大的好感。
Tim、Ricky和Steven也都在憧憬著那個未來更大的合資公司。按照George目前透露的投資意向,在Steven的Excel表格裏麵,未來在國內這個合資公司或是投資公司,總的投資額將在3000萬美金以上,也就是一個兩億元人民幣投資額的軟件公司。不要說是在濱海市,就是放眼全中國,單從投資規模上來看,這也是軟件業的領軍企業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亞聯在對外的宣傳中,也已經把自己的投資規模擴大到了這個3000萬美金的規模了。其實,不用說美金,就算是3000萬人民幣的軟件公司,就已經很厲害了。很快,這樣的傳言也就吸引了更多來自政府部門的關注,濱海市的各級領導、主管單位,包括軟件園、火炬園的領導輪番地到亞聯來參觀視察,唯一的目的,當然就是做好服務,保證這個軟件業的航母不會因為配套服務沒有做好而開到其他城市了。
亞聯辦公室那麵白牆上,也就有了越來越多的公司領導和政府要員的合影。Tim的身影也就更頻繁地出現在了各種媒體報道中。
造勢,關鍵的是這個“造”字。是不是真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敢不敢造出一個足夠大的勢頭。
在大家都忙著和Jerry交流、忙著應付各級領導視察時,嚴正也得到了一個更寬鬆的機會來管理公司。具體地說,是濱海市公司。Tim、Steven和Ricky都已經把自己定位在了未來那個大公司的各個職位上,或者已經為自己選好了一家分公司來管理,也就沒有人再去在意嚴正在濱海市公司有多麼高的威信。每個人甚至都很高興嚴正這麼熱心地在濱海市管理公司,因為這就意味著未來在更多機會出現時,嚴正還是會留在濱海市這個公司,不會和他們去爭其他的職位。所以這幾個人更加放心,甚至是刻意地把濱海市的事情都留給了嚴正來處理。Tim和Steven幹脆就再也沒有出現在周一的例會中,Tim還親自把“CREDIT”這個詞及其含義加入到了濱海市公司的員工手冊中,作為亞聯濱海市公司的座右銘。
隻是他們都似乎忘記了,那個所謂未來的大公司,是要建立在濱海市公司發展好的前提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