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業內人士說:“對於一個未受過職業培訓的人來說,無論是嚐試做一名普通的辦公室職員、一名商店的店員、一名貿易顧問或是一個更理想的職位,在工作實踐中,積累豐富的知識和寶貴的經驗會終身受用。” 對那些“科班”出身的人來說,如果一開始選擇的文職工作失敗了,那麼他可能會嚐試更高的職位,比如做管理人員。不過,他和那些沒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一樣,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仍然是在苦苦地摸索著。但這沒有什麼大不了,事實上,在確定最適合自己的工作之前,每個人都要經曆這個過程,即使那些專業人士,也不例外。
其實,更換職位的次數並不重要,關鍵是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這個“陣痛”的過程恰恰豐富了他們的人生閱曆,幫助他們調整心態。對此,你不妨想想,有多少原本不適應商業環境的人,在經曆幾次職位的轉變後,前途變得一片光明?很可惜,麵對改變人生的機遇,很多“聰明”人卻選擇“從一而終”。
也許在生意場上,你是塊腐朽的木頭,但是在其他領域,你可能是塊雕琢完美的玉石。你要對自己有信心。因此,年輕人不要草率地得出這樣的結論:因為沒有經濟頭腦,所以你的人生注定失敗。許多有思想的人,雖然做生意一竅不通,但在其他領域卻輕車熟路。每個人都擁有一種屬於自己的“超能力”,它會讓我們在不同的人生領域綻放異彩。可惜的是,很多人缺乏“變化”的膽量,他們拒絕親戚朋友的建議,在決策麵前左右搖擺。他們甘願平庸,一生碌碌無為,放棄能讓自己職業突飛猛進的任何機會。
如果現在的工作很稱心,你多半會選擇安於現狀,不想發生任何變化。可是,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如果他不是整天遊手好閑、逃避現實,那麼當他發現目前的職業不適合自己的時候,就會毫不猶豫地改變自己的處境。反之,他一生都會從事一項不適合自己的職業,無法擺脫。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曾經的輝煌難掩當下的失望,對自己現有的狀態厭惡至極,感到無比的絕望和消沉,高高在上的自尊受到了摧殘,這一切的不順利讓他們陷入了痛苦的深淵,難以自拔。
現在,振奮的時刻到了。勇氣在膨脹,應該重新開始了。縱觀曆史,多麼偉大的人物也會遭受逆境的洗禮,關鍵是抓住轉折點,變不利為有利。
內心的力量是強大的,這在很多惡習難改的頑固分子身上有著顛覆性地體現。比如,當周圍的人對那些嗜酒如命的酒鬼們喪失信心的時候,你卻發現如果他們本身開始厭惡自己的惡劣行徑,那麼他們的體內會爆發一種強大的、反抗的力量。用這個例子比喻那些一度低迷的人們再好不過了。換句話說,曾經的彷徨、不利、停滯不前似乎阻擋了他們行進的步伐,在決定轉變的那一刻,他們會緊緊抓住人生巨變的轉折點,朝著下一個目標勇往直前。
著名作家奧利弗?哥爾德斯密斯曾經涉足神學、教育、移民、法律、醫療等不同的領域,並且還有四處流浪的經曆。這多樣的人生經曆讓他飽嚐艱辛。
哥爾德斯密斯是一名優秀的從業者,他從法律改行到醫學外科。有一天,他和一位朋友說:“我給自己定了一套規矩,隻給相識的人開藥方。”
他的朋友打趣道:“我親愛的醫生,看在上帝的份上,改改你那套規矩吧!隻有你的敵人需要它們呢!”這個江湖郎中最終一敗塗地。
他問自己:“我接下來要做什麼呢?”
於是,他帶著他的長笛,打算到歐洲一闖天下。他的足跡遍布德國、瑞士、法國和意大利。過了兩年“朝聖者”的生活,奧利弗拖著沉重的腳步,窮困潦倒地回到了家鄉。
之後,憂傷的黑暗籠罩了奧利弗的內心,可就是那一絲光亮照亮了他的前程,啟發了他:我注定是一位偉大的作家。
偉大的軍事指揮家尤利西茲?格蘭特在42歲成名前,備受人生的捉弄。他從一個製革工人到一名普通的士兵,接著又做起了房地產經銷商。直到1861年,他才真正地開始參軍打仗。可以說,在格蘭特40歲以前,他的生活是窘迫的。他和他的妻子在一個西部的小鎮艱難度日,對於他們來說就連房租也是個天文數字。格蘭特做房地產經紀人的時候,誰又能知道他的苦楚呢?一個人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是如此陌生,這是件多麼可怕的事啊!然而,結果是好的,格蘭特的軍事才華在不惑之年被挖掘出來了。
美國最高法院的米勒大法官,在無數次品嚐失敗的苦果後,決定學習法律。他從37歲起步,為最高法院服務了12個年頭。在米勒身上,重演了另外一位偉大人物的人生,這個人就是著名的英國首席大法官,他們的經曆驚人地相似,因為他也是到了不惑之年才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