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我隻想說,這些幻想家啊,活在虛幻的世界裏,一想到自己的光明前程就飄飄欲仙了。可是,他們需要翅膀啊,就等啊等啊……等待著遺失在某處的雙翼幫助他們飛往夢幻的國度。
幻想自己能管理一家大規模的企業或是成就一樁大事,這永遠是空想的、沒有現實依托的,這種人幹不成什麼大事。在做大事之前,要問問自己幾個問題。你願意做些普通的事麼?你願意委屈自己麼?你願意處理一些小問題麼?
他們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就是幻想家的處事態度。他們認定自己是天才,需要更大的空間、更寬闊的領域、少有的好機會和獨立的自由身等等來滿足自己的貪欲;他們永遠是這個社會的“弦外音”。我總覺得,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努力去尋找工作中美好的人或事,要學會欣賞別人,否則你的事業必將失敗或是很難取得成就。
很多人武斷地判定某個職業是適合自己的,是因為他們僅僅看到這個工作美好的一麵。比如,一個男孩長大後,很想成為一名醫生、律師或是工程師,是因為他見過從事相關領域的成功人士。因此,他認定這樣有魅力的工作也一定適合自己。於是,枯燥、單調的求學過程被拋到腦後,他看到的隻是最後那一抹光輝。
如果你決定從醫,那麼學習得越多,你會越發癡迷其中;如果你在解剖課上,看著一副幹枯的骷髏如同在欣賞一首優美的小詩,那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你的選擇是正確無誤的。
如果你決定做一名律師,看看布萊克?斯通和肯特的評述,還有法律文規能不能吸引你,再有,你是否有足夠的體力來支撐繁重的工作。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的選擇是明智的。
在逆境中妥協是本性使然。我們做事,一旦養成了根深蒂固的習慣就很難改變了。一個錯誤的開始會增加失敗的幾率,如果你不想為了一個不負責任的選擇猶如行屍走肉般過日子,扼殺自己的抱負,那就要慎重擇業。
知道自己與現在的工作不合拍,依然要在錯誤的決定產生的那刻起,就開始習慣這種不利的狀態,適應這種不順的境況,那麼之後就懼怕變化,懶得改變了。父母在這件事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有多少年輕人迫於家庭的經濟壓力和父母的保守態度,隻能選擇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呢?為什麼家長會這樣做呢?因為他們嚐到了甜頭——固守現狀,以不變應萬變,帶給他們的或許是酬勞的增多。於是,他們在錯誤中繼續前進,唯恐改變目前的狀會態產生不利的後果。
堅守一份自己不喜歡的職業很危險,它會慢慢地改變你的性格,冷卻你對生活的熱情。誰不會給出一個冠冕堂皇的解釋呢?比如,熱愛工作、奉獻自己、恪守職責,要站好每一班崗之類的。然而,真的是這樣麼?我知道有很多人對自己這個錯誤的決定無怨無悔,每天小心翼翼,全神貫注。可是,瞧瞧吧!我們看到了什麼?墨守成規,機械呆滯,毫無光芒可言,剩下的是一副空空的軀殼而已。變化或許帶給你不同的境遇,但堅守這份“不適合”帶來的則是身心的摧殘。
你想成為一台冷冰冰的機器麼?你想廢除你的才華麼?你想扭曲自己的本性麼?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你成為了不斷重演的“悲劇”中的“主角”。當然,也有些人性格強悍,意誌頑強,不會受到什麼傷害。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如果你不想被“糟蹋”,那就不要挑戰你的天資,做不適合自己的工作。
許多人恐於擺脫這份“不合口味”的工作,因為沒有足夠的勇氣和決心,沒有天賦,不相信自己可以勝任喜歡的職業。其實,不是天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有一個男孩,很有自知之明,知道用自己僅有的一個優勢去彌補許多不足。他對自己說:“我要利用好這項才華,我要努力工作,以此彌補缺乏的才能。”男孩的努力打拚使他成為了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掌控自己的能力也是一種才能啊!不要優柔寡斷,學會平衡自己的心態,了解什麼工作是自己能做好的。要知道總有一件適合自己的事,一旦找到,要全力以赴。和天才相比,盡管普通人的職業選擇餘地小,但是,要明白“勤能補拙”的道理。
體驗過考試不及格帶給自己的羞辱吧?麵對那些優等生,真是相形見絀。這種經曆極大地戳傷了自尊心,但是,引起的結果總是好的。因為,這種痛苦會轉化成力量,激勵自己前進,努力地完善自己,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領域。
許多年輕人憎恨自己的謀生手段,但又無法避免。我和這些人交流過。他們認為,在工作時得到真正的快樂和滿足是不可能的。是上天對自己的詛咒嗎?幸福又在哪裏呢?如果可能的話,他們會選擇逃離,如果還是不行,等待時機成熟時,再擺脫束縛吧!
每個人都應該具備選擇職業的能力,去全麵地發展自己,否則,就等著為自己的無所事事付出慘痛的代價吧!應該把這句話刻入孩子的腦子中:“你的職業充滿了機會。”
年輕人要學會在工作中,挖掘一切的可能性,體驗生活的真諦,釋放自己的力量,喚醒自己的天性。工作會成就一個生活中的“巨人”,相反,不工作的人是逃避生活的“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