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周濤電話的時候已是2008年7月底了,距奧運開幕也就隻有十天的時間了。
當時正在準備當天的CultureExpress(《文化快報》),正化著妝,剛化了一半,電話響了。周濤在電話裏說,奧運會開幕式司儀的英文部分準備請你來試試,如果效果好的話可能就由你來出任司儀。
不是沒有想過在奧運會開幕式做英文司儀,真的想過,自從前一年在上海特奧會開幕式出任英文司儀以來,就一直暢想著第二年的奧運會。中國人百年奧運夢想得以實現,奧運會來到家門口了,如果能在這樣一屆對中國人別具意義的奧運會上出任開幕式英文司儀,那就太……太……我已經找不到一個詞來形容了,如果這真的能發生,那不僅是夢想成真,它更是我莫大的榮幸。
說起來我也有充分的理由作這樣的“妄想”,上海特奧會上我已經出任過英文司儀了,那也是一屆國際盛會,也是全球直播,也有領導人出席,也是現場數萬名的觀眾,反正奧運會開幕式可能帶來的壓力和挑戰我在特奧會的開幕式上都已經領教過了。最關鍵的是,我在特奧會開幕式中的司儀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換句話說,從大型運動會開幕式司儀工作角度來考慮,我是“有經驗”的!
經驗很重要!
似乎有足夠的理由期待有一天我會接到奧組委或是台裏的電話,通知我去開幕式任司儀。
但所有的理由和分析都隻是我自己的猜測而已,隻能算作我的主觀期待。在那天的那個電話之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我會和這次奧運會的開幕式產生任何聯係。
事實上關於司儀事宜我什麼消息都沒有聽說。
這太正常不過了,作為一個平頭百姓,如果媒體沒有報道,我上哪兒去聽去?
我能做什麼嗎?為了我的奧運夢想?
我什麼都做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心裏懷著一份可能永遠不會實現的期待,而且盡可能地不去做過多暢想,因為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如果隻是一個小期待,最終我隻要去對付一個小失望就好了。
但我還是忍不住向大家說出了我的期待。在奧運前幾個月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所做的一係列奧運節目中,有一個節目叫“誰將主持北京奧運?”,我是其中一期節目的嘉賓。當主持人問我如果有機會主持北京奧運會的話,我希望主持什麼時,幾乎不假思索地,我說我希望能當開幕式的英文司儀。主持人倒是沒有表現出太多的驚訝,一方麵我說出了貌似十分充分的理由,另一方麵這本來就是一個大家說出自己夢想的機會,純粹務虛。成功了就叫夢想成真,沒成功就是夢醒時分罷了。
節目中我開玩笑說希望奧組委的人也在看這期節目,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發現我了。
但我也就這麼一說,我很清楚這隻是一期節目,它不可能幫助我夢想成真。
我也不可能直接給奧組委打電話毛遂自薦說我覺得我行,說好聽點這叫勇敢往前闖,說不好聽的那叫無組織無紀律。如此重大的活動,其每個環節奧組委都應該已經考慮到了,如果沒有找我,那一定是他們已經找到了更合適的人選了。
再說了,我也就是自己覺得行,導演組是不是認可就兩說了。
盡管內心的小期待還在,但天平已經漸漸滑向小失望,離開幕式越來越近了,奇跡不可能出現了。
不再抱希望內心倒平複了許多,我開始琢磨怎麼看比賽了,直到那天晚上接到電話。
本來已經平靜的水麵頓時激起一片浪花。
那時候周濤已經從央視借調到奧組委,這次是奧組委根據地的推薦並通過她聯係到我。
電話裏周濤說接下來的安排是7月30號先到鳥巢觀摩現在的司儀是怎麼工作的,接下來在8月2號第一次試播音,如果能通過的話5號再彩排一次,8月8號就是正日子了。
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不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反正我一直在期盼的電話終於來了!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