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似乎每個人都對大學充滿了向往.連比爾.蓋茨回憶自己人生經曆中最遺憾的事,就是從哈佛退學.以致於後來千方百計想加哈佛同學聚會.描寫大學美好生活的文章,詩句不勝枚舉。大學對於我們這些剛經曆過血雨腥風般大浪淘沙似的高三生來說,更是萬分期待。大部分高三生都像是一股灰塵被風刮起似地卷進了高考的戰爭,然後就像卷進了大旋風似地陷在戰爭之中,每個人都失去了個人意誌,顛來倒去,給晃得昏天黑地。終於有一天,某位好心的法官宣布赦免我們的罪,我們自由了!我們可以衝破牢籠變成一個小大人,體會大人的滋味,體驗從未體驗過的新奇感覺,享受一些隻有大人才有的自由的權利。
高考結束公布成績後,我沒有失望也沒有欣喜.我的分數如實反映了我的平常水平,就像我這個人一樣,沒有什麼大起大落.不會幹出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從而一炮打響,在學校成為什麼風雲人物。同樣在別人眼裏看來是出格的事。我也不會做。認為那樣會給父母丟臉,沒辦法,誰叫我受的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的正統教育.寒窗十幾年,一直就像父母教導的那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小時都是按照一百多年來鐵板般的死章程規定得死死的,便是空閑時間也變化不大。每每也有想做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的豪情,但世俗的規則又使我裹足不前。所幸,一無是處的我,唯一能拿到台麵上去說的就是念書了.在父母和老師的眼裏絕對是個好孩子.這樣就夠了.因為我注定是平凡堆裏的平凡女生,其貌不揚.一棒子可以撂倒好多,踢去男生,剩下的就是我這種人。不過,我也沒有爭強好勝的意誌,事事淡然.這大概就是我們四川人的性格吧.
如果非要找出一件是我做的驚動四鄰的事,那大概就是我考進複旦大學的事了.消息在我的母校和鄰居那裏廣為流傳。一時傳為佳話,鄰居都誇我父母教子有方,我畢業的高中學校甚至在學期總結大會上邀請老爸去談教育孩子的經驗.我所在的高中不是什麼重點高中,隻有我一個考出如此高的分數,這話怎麼說得這麼別扭啊!換句話說,高考,我考了我們學校的第一名。老爸也史無前例的在總結大會之前,受到了校領導的“特殊接待”。老爸因此美了好一陣子,直誇養我這孩子沒白養,給他長臉。不過,我還是平凡的我,沒有因此而改變.在老師的眼裏,我浪費了一生一次的高考誌願。他們說我的分數可以報考北大,清華的。他們認為這完全是個人的魯莽行徑,一件全然不顧的笨拙行為。從那一刻起,我遇到各式各樣的非議。仿佛這個處在問題中心點的我,隻不過是一個談資,不過是一粒灰塵,我的意誌根本不再算回事了。
不言而喻,大家都一致反對我,因為在實踐中屢試不爽的是,人們自我麻醉的yu望想要擺脫內心深處明明已經意識到的種種想法,最喜歡采用的辦法總是竭力否認這些想法。他們的這種好心的,善良的警告碰到廉價的樂觀主義,聽上去當然很不討人喜歡。可是,我就是喜歡上海,喜歡到固執的程度.喜歡舊上海的旗袍,喜歡舊上海的嫵媚.喜歡上海的這個海字,它總能引起我的無限遐想.喜歡周旋,阮玲玉,喜歡百樂門大富貴裏描繪得十裏洋場的大上海時代。喜歡上海的故事,有故事的地方總能吸引人。最後我還是決定報考上海複旦學習法律。當律師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我喜歡律師的睿智,冷靜和巧舌如簧.心中總是對律師有一種無形的崇拜.他們運用最平常的語言,做顛倒乾坤的事。在我看來即使是說律師是世界生存規則的最後守護者也不為過。律師的職業刺激又有挑戰性。這大概是我過了十幾年的千篇一律的日子,從而發出的對新鮮生活柏拉圖似的向往。
好在十幾年的辛苦努力沒有白費.有的老師和親戚一直抱怨過我為什麼不報北大。我實在拿不出什麼充分的理由來辯解.總不能說我喜歡舊上海的旗袍之類的吧.隻有父母臉上一直洋溢的幸福的笑.才讓我覺得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準備去上大學的日子無聊而漫長.日子在每天查日曆,掰手指中艱難地度過.就像待嫁閨中的新娘,企盼自己的大喜日子一樣。無限憧憬未來和未知的生活。
終於挨到了開學的日子.在老爸的陪伴下,我們一起前往上海.在火車站,大家各懷心事擠上火車.沒有人會在意一對喜形於色地父女,即將奔赴自己心馳已久的大學和城市.在這之前,我從沒有來過上海.隻是從電視上預覽了她的時尚和繁華.許多驚險刺激的故事在上海上演.未來會不會有我的一個舞台呢?記得羅伯特.史蒂芬曾經說過:滿懷期待的上路比到達目的地更讓人興奮。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