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與和琳與雖然中道遭遇不幸,但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與一般公子哥兒同流合汙,隨波逐流。他們依舊刻苦好學,這為以後為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和珅年齡稍長,相貌堂堂,英俊有才,性格謹慎,在人際關係上有天賦,主要學習詩詞文章、為官之道。和琳性格直爽,不喜歡算計別人。他除了官學裏的詩詞課程,還學習兵法,研究古代很多戰爭案例。和珅、和琳兄弟刻苦好學,一文一武,真正做到了文武雙全。
有了和珅、和琳少年時期的苦學,才有二人日後的發展。和珅後來承襲了祖上的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襲職務,和琳就不能再承襲。但是,他經過努力,不久,就當上了滿洲文生員筆帖式。
筆帖式是個很小的芝麻官,最高也隻有六品,但和琳為人穩重,做事認真,政績不俗。不久,和琳升遷為吏部給事中。吏部給事中屬都察院,與監察禦史合稱“科道”,職掌抄發題本,審核奏章,監察六部、諸寺、府、監公事。
此後,隨著和珅在朝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和琳的官位也隨著越升越高。並且被和珅派往阿桂處去做了一個武官。和琳向來辦事穩妥,再加上哥哥和珅給他創造機會,讓他接連辦了浙江虧空案很快就被提升為內閣學士,兼署工部左侍郎、正藍旗漢軍副都統等職。
乾隆五十六年,廓爾喀(今尼泊爾等地人)因貿易糾紛侵擾西藏、前藏地區,時任兩廣總督的福康安、領侍衛內大臣海蘭察為大將軍,統索倫、吉林及川、陝西諸路兵前往討伐。協辦大學士孫士毅負責糧餉問題,和琳被任命為駐藏大臣,負責督辦前藏地區的糧餉供應.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廓爾喀投降,清軍勝利,乾隆派和琳留在西藏,負責善後。
和琳在西藏留守整整三年,工作總是踏踏實實,任勞任怨。西藏地處高原,氣候寒冷,當地不出產蔬菜水果,隻能通過四川轉運糧食,很少吃到新鮮蔬菜。軍士生活很不習慣。有一次,駐軍收到外地轉運來的黃瓜、茄子,軍士們十分高興,和琳居然賦詩道:“更欣黃瓜與紫茄,強於西域得佛牙。”“吟詩大嚼挑銀燈,瓜茄有靈幸知己。”可見其樂觀的精神。
在生活艱苦的邊疆,和琳出色完成了朝廷的任務。和珅對弟弟非常照顧,曾想通過活動把和琳調回京城,和琳自己卻不答應,表示堅決要完成任務,和珅也就不再堅持。
和琳在這裏以苦為樂,曾寫了一首很有意思的詩《西招四時吟》,描寫四季的景色、感受,很是有趣:
春天,“莫訝春來後,寒威倍勝前。小窗欣日色,大漠渺人煙。”夏天,“山陽四五月,嫩綠漸生生。草老剛盈寸,花稀不識名。”秋天,“池塘堪浴佛,稞麥漸倉儲。更喜羊脂厚,廚供大嚼初。”冬天,“木炭供來日,陂塘半涸冰。草枯歸牧馬,寒重斂飛蠅。”真實記錄了青藏高原的生活。
很快,和琳因為政績卓著,被任命為四川總督。
乾隆六十年,貴州、湖南地區先後爆發苗民石柳鄧、吳半生、石三保領導的起義。乾隆隨即命調任雲貴總督福康安、四川總督和琳前往鎮壓。和琳不顧風塵仆仆,馬上投入戰場,擊敗義軍。又與福康安通力合作,連下義軍七十餘寨,鎮壓苗民起義和琳有很大作用,後來,他身先士卒,率兵攻擊了岩碧山,生擒義軍領袖吳半生。
乾隆見和琳立此大功,立刻“龍顏大悅”,賞和琳雙眼翎,任命其為“參讚軍事。”並晉封一等宣勇伯,“賞上服貂褂”,“賞黃帶”。乾隆六十年十月,和琳連戰連捷,乾隆“賞上用黃裏元孤端章”,且加封太子太保。遍過數場征戰,和琳確立了自己在軍中的地位。
第二年春,福康安病死軍中,和琳代理軍務,並率兵俘獲起義領袖石三保等人。可借正應了一句古話:“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嘉慶元年八月,和琳繼續揮師北上,率兵圍攻平隴,受瘴氣患病而亡,其寵妾殷雲卿為之殉身,臨終前對和珅說:“雖修短有數,亦可以生死無憾矣。”和琳正值壯年,不幸身亡,而且身兼數職,譬如光祿大夫、兵部尚書、都察院古都禦史、四川總督等。可見當時和琳權重一時,乾隆賜白銀五千兩,並賜陀羅經被,賜祭葬,命配饗太廟。並允許其家建專祠祭奠。
和琳是和珅最親近的人,為栽培和琳,和珅可以說是費盡心血。看到弟弟在仕途上如日中天的時候,卻英年早逝,和珅不由得悲從心來,為了悼念從小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弟弟,他含淚寫下《挽詞十五首》。並說:“希齋弟督軍苗疆,受瘴而卒,痛悼之餘,為挽詞十五首,言不成聲,淚隨筆落,聊長歌以當哭雲”。其中的一首如下,足可見兄弟之間的情深意濃:
????同胞較我三年少,幼共詩書長共居;
????宦海分飛五載別,至今音問藉鴻魚。
????看汝成人贍汝貧,子婚女嫁任勞頻;
????如何又為營喪葬,誰是將來送我人。
????生前會少夢難成,華萼堪悲雁影驚;
????重過舊居魂欲斷,樓空燕子不聞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