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2.我並沒有學會聰明(1 / 1)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世上的成功者,無論天賦高低,做何種學問,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勤奮。

我天生笨拙,這一點在大學畢業時我的導師早有評價,但他說我是一個勤奮的人。

在大學畢業這一年,我接受導師的推薦到安東律師事務所應試,這是倫敦最著名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很多日後成名的大律師都是在這家事務所接受最初的培訓而走上成功之路的。這裏的工作以嚴格、準確和講求實效而著稱。

臨出門前,母親很正式地告誡我要學得聰明些,不要呆頭呆腦讓人看做是個傻瓜。母親聲明這也是父親的想法。我吻了母親的前額,輕聲說:“我會做好的,請放心吧。”實際上,直到我邁進事務所的大門,心裏還是一片茫然:怎樣做才算聰明呢?

來應試的人很多,他們個個看起來都很精明,我努力讓自己麵帶微笑,用眼睛去捕捉監考人員的眼神。無疑,給他們留下機靈的印象,對我的錄用會大有幫助。但這一切都毫無用處,他們個個表情嚴肅,忙著把一大堆資料分發給我們,甚至不多說一句話。

發給我們的資料是很多龐雜的原始記錄和相關的案例及法規,監考人員要求我們在適當的時間裏整理出一份盡可能詳盡的案情報告。其中包括對原始記錄的分析,對相關案例的有效引證,以及對相關法規的解釋和運用。這是一種很枯燥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細致。導師曾經為我們詳細講解從事這種工作所需的規則,並且指出,這種工作是一個優秀律師必須出色完成的。

我周圍的人看起來都很自信,他們很快地投入到起草報告的工作中去了,我卻在翻閱這些材料時陷了進去。在我看來,原始記錄一片混亂,並且與某些案例和法規毫無關係,需要我首先把它們一一甄別,然後才能正式起草報告。

時間在一分鍾一分鍾地流逝,我的工作進展得十分緩慢,我不知道要求中所說的“適當的時間”到底指一個小時還是兩個小時。我發現如果讓我完成報告,可能至少還需要一個緊張的晚上。可是周圍已經有人完成報告交卷了,他們與監考人員低低的交談聲幾乎使我陷入絕望。

越來越多的人交卷了,他們聚集在門外等待所有人都完成考試後,聽取事務所方麵關於下一步考試的安排。當時我也認為事務所的考試不會隻有這一項。他們一起議論考試的嗡嗡聲,促使屋子裏剩下的人都加快了速度,隻有我,腦子裏一遍又一遍地想著母親的忠告:要學得聰明些。可我怎麼才能聰明些?我幹不下去了。

終於,屋子裏隻剩下我一個人麵對著隻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報告發呆。一個禿頂男人走過來,拿起我的報告看了一會兒,然後告訴我:“你可以把材料拿回去繼續寫完它。”

我抱著一大堆材料走到那一群人中間。他們看著我,眼睛裏含著嘲諷的笑意。我知道在他們看來,我是一個要把材料抱回家去完成的十足的傻瓜。

事務所的考試隻有一項,這一點出乎我們的意料。母親對我通宵工作沒有表示過分驚訝,她可能認為我肯定會接受她的忠告,這已經足夠聰明了。我卻要不斷地克服沮喪情緒說服自己完成報告,並在第二天送到事務所去。

第二天,事務所裏一片忙碌,禿頂男人接待了我,他自我介紹說是尼克,安東律師事務所的負責人。他仔細翻閱了我的報告,然後又詢問了我的身體狀況和家庭狀況。這段時間裏,我窘迫得不知所措,回答他的問話顯得語無倫次。但在最後,他站起來向我伸出手,說:“祝賀你,年輕人,你是唯一被錄取的人,我們不需要聰明的提綱,我們要的是盡可能詳細的報告。”

我興奮得快暈倒了,我想回家告訴母親,我並沒有學會聰明,但我成功了。

作文技巧

妙用對比,深化主題

作者巧妙運用對比,如麵試時,“我”與其他考生的表現進行對比,麵試後的不同結果進行對比,很好地為“勤能補拙”這一主題服務,使讀者受到啟迪。

智慧心語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在天才與勤奮之間,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勤奮,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功的催生婆。”生活中,一個天性聰慧的人,成才的確比笨拙的人更容易些,但光有天賦,不懂勤奮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隻有把自己的智慧與勤奮結合起來,才能夠像文中的“我”一樣,最終收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