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沒有汽車的城市,出行幾乎隻能靠行走或是船隻,在主要的運河幹道上,不時有稍大的柴油船忙碌穿梭,載滿了出行的人群。他們以舟代車,以橋代路,演繹著威尼斯獨有的水上生活情調。
除了那滿城的叫人心醉的小調調,威尼斯還有一樣更叫人拔不開雙眼的東西,那就是,麵具。威尼斯麵具的曆史,要追溯到13世紀初,到了18世紀,幾乎人人出門都會隨身帶著麵具,並且大多會讓它在臉上停留半年之久,甚至工作的時候,法律還明文規定了麵具的使用規範。麵具從一開始可能是躲債的賭徒,落魄的貴族,私會情人的浪客,到後來的低調富人,王宮貴族,以及不願被社會等級分化的窮人,越來越多的人,情願在麵具的遮蓋下生活。戴上這詭異又華麗的麵具,富人,窮人,貴族,平民,全都沒有了身份的概念,一切都變得模糊化,沒了階級的束縛,避開繁縟的禮數直接交流,他們可以公開地共享所有公共場所。戴著麵具的身影,常常會出現在小餐館、劇院、賭場等等。麵具可以被看做成是威尼斯人回應嚴酷階級製度的物化體現,然而麵具並沒有削減社會的差異性,反而進一步固化了等級區別。它隻是讓民眾在僵固不化的等級製度下,抓住了一絲跨越等級交流和溝通的空間。
如今,伴隨著麵具誕生的嘉年華會,成為威尼斯每年的重要節日。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在這一天,會穿著華麗的複古裝束,戴上精致神秘的麵具,出現在嘉年華的街頭。
戴上那奇異古怪、懾人眼球、色彩絢麗的麵具,和那些擦肩而過的人們一起大笑歡呼,誰也不認識誰,誰也不知道那麵具下是怎樣的臉孔,這湧動的人群背影,像是把人帶回了18世紀的繁華威尼斯。
……
聖馬可廣場有一間曆史悠久的咖啡廳,它的曆史,要追溯到3個世紀前,作為威尼斯城裏最老的咖啡廳,它的意義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坐下喝杯咖啡那麼簡單,來到威尼斯的人,大多會到這間充滿了古老曆史氣息的咖啡廳喝個下午茶品杯ESPRESO,聽著唱片機裏的輕柔音樂,在觥籌交錯的吧台邊坐下,室內暖暖的光譜輕灑在角落,忙碌的服務生端著滿滿一托盤杯子穿梭於不同的房間,門外,藝術家們彈奏著爵士小調,騎樓下靠店鋪的位置,坐著密密麻麻的人,行走其間,咖啡香味會從四麵八方潮水般的湧來。
當洪水來襲,威尼斯人並沒有慌亂和緊張,建在河床上的房屋,早已在墩部溢滿青苔,河水上漲,河裏的浮木和青苔肆虐橫行,衝進了街道,水慢慢浸到膝蓋的高度,幾乎每一間店鋪都被水泡著,有的店家把電器產品往高處移去,有的幹脆搬了椅子在門口泡著水喝茶,住在小城裏的遊客們更是瘋狂地享受這難得一次的洪水高漲,有的脫了衣服在街道上遊泳,有的聚到一塊,把腳放進水裏邊喝咖啡邊聊天,還有的,幹脆浸了大半個身子在水裏飄著。
到中午時,洪水漸漸褪去,隻是河堤還浸在水裏。在威尼斯城裏,幾乎每間店鋪都會把地麵抬高10—20厘米,以防備不時侵襲的洪水,通常洪水高度極為有限。但偶爾,洪水高度會遠遠高於40厘米。所以,抽水工具幾乎每家店都有,看著他們不慌不忙地一邊拖地一邊微笑著招呼客人,有的幹脆挽起褲腿照做生意,對一地濕潤不理不問,威尼斯人,應該是全世界麵對洪水最淡定的民眾了!
瘋狂的日本女孩
大叔帶著我逃票,結果,一上船就被人查了。我這輩子第一次逃票,真是臉都紅到耳朵根上了,他掏出他的年票,朝查票員嘀咕了幾句,然後,居然沒事了。等到回程的時候,我們幹脆走了回去,他不讓我買那貴得嚇死人的單程票,卻也不敢再冒被查票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