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四、命運的安排(1 / 2)

“香婷姐,你來啦!進屋說話吧!”亮子忙把香婷讓進了屋子。

說起這個香婷,她和英子還是老鄉呢。英子從老家出來,也是因為香婷的緣故。故事還要從英子十四歲那年說起。

英子出生在大山裏,家裏條件很差。她本想考上大學,像城裏人一樣擁有一個安穩的工作,然後把家人接進城裏過上幸福的的日子。卻怎奈農村觀念束縛著村民們的思想——養兒防老,她是父母的大女兒。為了延續後代,母親接著又生了妹妹和弟弟。她們屬於超生的,妹妹小她7歲,弟弟小她10歲。因為是超生,而且是三胎,家裏被罰了不少錢。就這樣本來就一貧如洗的家裏,日子變得更加拮據了。

那是一個夏天的晚上。都快12點了,姚家卻還亮著燈。“英子,別上學了。你看家裏都要揭不開鍋了。”這是從小寵著她長大的父親,從嘴裏擠出來的話。說完,便悶坐在炕沿上,狠狠的抽著剛剛卷上的老旱煙。

英子哭了,“我才十四歲呀!我還是個初中生。為什麼不讓我上學呀!我要實現我的夢想啊!”她將頭埋在被子裏哭個不停。

“大半夜的,哭什麼?不怕鄰居笑話呀!”從東屋傳來了奶奶的訓斥聲。

“算了,睡覺。”父親掐滅了煙,然後將煙蒂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了一腳。

母親看看丈夫,又看看哭啼的女兒,轉身閉了燈,摟著小兒子睡了。

第二天早上,英子眼睛紅腫著,幾乎都睜不開了。父親看著女兒心疼了,一句話都沒說。

“吃飯了。”母親張羅著。

父親喊來了奶奶,她是家裏唯一的老人。爺爺在父親三歲的時候得了急症死了。是奶奶把父親養大的,並幫著娶了媳婦。也是她非得要抱孫子不可,因為她不能讓姚家斷了香火。父親從小就對母親的話惟命是從,因為孤兒寡母的日子難過,母親為了他吃了不少苦。

“給,吃饅頭。”父親拿起盤子裏的饅頭,遞給了英子。

“我不吃麵條,我也要吃饅頭。”坐在母親懷了的弟弟喊著。

“他要吃就給他吧!英子,你吃麵條。”奶奶看著英子手裏的饅頭。

“反正我也不餓,給你吧!”英子把饅頭遞給了弟弟。父親覺得奶奶過於寵著孫子,忙把麵條分成兩份,分給兩個女兒英子和二丫,並把碗裏的荷包蛋夾給了母親。“你倆吃吧!”父親說。

“這雞蛋不多,還是給狗蛋留著吧!”奶奶硬是把裝雞蛋的碗推到了一邊。

這樣的事情兩個丫頭早就習慣了,“我不吃了,我去上學了。”英子抹抹嘴巴,把麵條放在了妹妹麵前,然後進屋背起書包走了。

奶奶看看英子的背影,隨後打了一個唉聲,“哎!我說狗蛋他爹,家裏的日子你心裏最有數。眼下我老了,你老婆身體也不好。這家裏大大小小的都靠你,要是你躺下了,你讓我們怎麼活呀!”老太太放下碗筷,抹了兩把眼淚,然後又接著說,“丫頭早晚都是給別人家養的,她已經上了七年學了,也算不錯了。讓她回家幫幫你,也算盡盡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