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家世和傳說中的少年時代(3)(1 / 1)

洪承疇童年時代家境不好,據說到了十一歲,就輟學回家,幫助母親做豆腐幹。每日清晨,還由他走村串戶去賣豆腐幹。鎮上的英墟街,有個水溝學館,是英都的才子洪啟胤開的。洪承疇在水溝學館附近賣豆腐幹,學生愛吃,生意最好,他幾乎天天都去那裏賣。洪啟胤對學生要求很嚴,常讓學生對對子,對不出來的,就不能回家。

有一天,洪承疇去那裏賣豆腐幹,幾個學生圍攏來,每人買了一塊,洪承疇要他們多買一塊,學生們愁眉苦臉地說,對子還沒對出來,不敢多耽擱。洪承疇就答應幫他們對對子,但每人必須多買一塊豆腐幹。這一天,洪啟胤看了幾個學生對的對子,很滿意,連聲說對的好。這件事在學生裏漸漸傳開來,請洪承疇幫助作對子的學生越來越多,洪承疇的豆腐幹也不用再到別處去賣了。洪啟胤見他的學生作對子都要出去一趟,慢慢地也產生了懷疑。

一天,洪先生拉著一個學生讓他當場對對子,這個學生對不出來,隻好承認是個賣豆腐幹的小孩幫他對的。洪啟胤立即讓學生把洪承疇叫來,見這孩子樣子很聰明,了解到是因家境不好不能繼續念書,就想試試他的才思,於是出了一副對子的上聯,讓洪承疇對。洪啟胤指著桌上的硯台說:

硯台長長,能賦詩文百篇

洪承疇看著自己賣剩的豆腐幹很快答道:

豆腐方方,猶似玉印一章

洪啟胤聽了很高興,就又出了一副對子的上聯:

白豆腐,豆腐白,做人清正博學學李白

洪承疇明白,先生既倒過來以豆腐為題,他就也應以硯台做答,於是就隨口讀出:

黑硯台,硯台黑,為官鐵骨叮?當包黑

先生聽了覺得這孩子不僅有天分,而且抱負不凡,就去找洪承疇的母親,勸她送孩子上學,並答應不收學費。傅氏自然高興,洪承疇就這樣又進了學館,很為洪啟胤器重,成為他的得意門生。

洪承疇在水溝學館學習非常用功,經常到恩師洪啟胤家裏借書看,從《史記》、《資治通鑒》到《三國誌》、《孫子兵法》無所不讀。尤其是反映政治和軍事的書籍,他更是愛不釋手。洪啟胤見了也很高興,認為他小小年紀,就喜讀治國平天下的書,將來定會有出息。洪承疇在一次作文時寫了一篇讀書心得,在文中讚賞蘇秦的"合縱抗秦",認為做官就應當為國家出好主意,替黎民百姓分憂,千萬不要讓天下混亂,國不成國,百姓遭殃。那時洪承疇隻有十五六歲。洪啟胤看了他的文章,拍手叫絕,還寫下了"家駒千裏,國石萬鈞"的評語。

洪承疇在水溝學館一學就是五六年,學業進步很快。據說,洪啟胤後來要去京師應考,就把洪承疇推薦到泉州城北學館念書。泉州是府城,能在府城學館讀書的,多是紈袴子弟。他們見洪承疇穿著寒酸,土裏土氣,很瞧不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