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當時天氣已經逐漸炎熱,將士們無奈,隻得將耶律德光屍體的腹部剖開,將鹽堆在裏麵,就這麼運回了契丹。死前受盡病痛,死後如此之慘,但是受盡契丹殘害的中原人民卻不肯給予他絲毫憐憫,稱他為“屍耙”。耶律德光在位21年,終年46歲,葬於懷陵。廟號太宗。
趙延壽
耶律德光到了汴梁以後,看到後晉投降的軍隊都聚集在陳橋一帶,耶律德光害怕這麼多人突然又鬧起兵變來,便先讓人繳了他們的盔甲兵器等物,又把他們的戰馬全部都帶回了契丹。但就是這樣,他仍然不放心,想叫人把這些手無寸鐵的兵士們全部殺掉。趙延壽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心想將來若是我當了皇帝,這幾萬軍隊就是我的,怎麼可以把他們殺死呢。於是趕忙跑過去對耶律德光說:““陛下百戰之後才得到晉的國土,不知您是自己統轄呢,還是讓它將來被別人奪走?”
耶律德光聽了不高興地說:“朕因為石重貴忘恩負義才發兵征討,前後五年的廝殺,幾乎耗盡國力,剛得到中原,怎麼不想自己統轄?你有什麼話就直說吧!”
趙延壽說:“中原南邊和吳國相臨,西邊又和蜀接壤,邊境長達幾千裏。不久之後陛下北歸,如果吳和蜀發兵中原,那這幾千裏的邊界誰去為陛下守衛呢?如果不派兵把守,恐怕要被他人奪取。”
耶律德光問道:“朕還沒有想到這些,那你說該怎麼辦?”
趙延壽說:“臣知道契丹的兵馬善戰,但不習慣南方的暑熱氣候,所以不能讓他們去駐守西邊和南邊。我看不如把降卒全部改編,然後派他們到這些地區守衛。”
耶律德光猶豫著說:“以前朕也曾想殺投降的士卒,但沒有執行,結果留下大患,現在又是這種情況,朕想除之以免後患。”
趙延壽見耶律德光不聽,趕忙說出了具體辦法:“臣的意思不是讓降卒仍然駐守河南,可以將他們連同家屬遷往北方的朔州(今山西朔縣)、雲州(今山西大同)和鎮州、定州,然後每年輪流戍守黃河沿岸,這樣便可免除後患了。”
耶律德光見趙延壽說的有理便同意了。不管趙延壽真實的動機如何,在客觀上他畢竟將幾萬降卒的生命保存下來,所以後來人說是趙延壽免掉了又一次長平慘禍的發生。
但是沒有想到後來耶律德光卻食言,自己登基做了皇帝。趙延壽心裏麵自然不樂意,可是身在屋簷下,不能不低頭,自然不敢有二話。回到自己的府中怏怏不樂,眼看著一場富貴,突然就化成了泡影,心裏麵自然是說不出來的難受。鬱悶非常之下,突然想出一個餿主意來,於是立即給耶律德光上書,說我願意當皇太子。他本來是想這麼委婉的提醒一下耶律德光,誰知道耶律德光看透了他的心思,把他的奏章甩給其他人看,笑著說:“燕王真是愛開玩笑,皇太子隻能我的兒子來做,他怎麼能做得了呢。“把趙延壽狠狠嘲諷了一頓。但是畢竟趙延壽是有功之臣,於是耶律德光授意翰林院,給趙延壽再封幾個官職。翰林院送過來一堆職位,奏延壽為中京留守,大丞相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兼樞密使。耶律德光卻拿過筆來,輕輕巧巧就把大丞相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官職劃去,隻剩下了中京留守兼樞密使兩個職位,幾乎沒有什麼實權。趙延壽自然也不敢違抗,但是心中憤恨耶律德光食言,便已經存了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