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忠心和孝順,其實這並不隻是男人的選擇題,同樣地,女人也會麵對這樣的選擇題。忠心和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中最基本的內容,無論是男是女,都要具備兩者。同樣地,有時候,也會麵對兩難的抉擇。
第一節 孝是人生的大義
花木蘭絕對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女兒,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當看到柔然大軍大舉入侵,年老多病的父親必須要再次從軍上戰場時,花木蘭毅然決然地決定替父從軍,悄悄地瞞著家人離開了家門,奔赴戰場;當十二年的戰爭風塵過去,柔然和大魏再次握手講和的時候,花木蘭沒有貪慕朝廷的高官厚祿,她的心裏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盡快返回自己的家鄉,“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裏足,送兒還故鄉”,回到父母麵前盡自己的一份孝心。孝順,是很多人對花木蘭的第一個印象,也是刻畫最深卻又最直接的一個印象。
《增廣賢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就是說,小烏鴉懂得自己要反過來喂養老烏鴉,小羊知道跪著吃奶,這都是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孝順父母的女人,總是會被大家歌頌和稱讚,也會被大家記住和懷念。試想一下,如果花木蘭是生在隋代以後的話,即便是她沒有征戰沙場的壯舉,那麼她也會因為自己的這麼孝心,按照當時的政策,會被舉為孝廉的。每一個能夠像花木蘭那樣,做到孝順父母的女人,都會是名副其實的好女人。
伊能靜是一個孝敬母親的人。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家裏四個孩子就靠母親一個人來養育,家庭環境比較貧困。當時,媽媽在外地工作,下大雪很冷,因為她舍不得買靴子,她用塑料袋把腿包起來,在冰天雪地裏這樣走到車站坐車,然後工作完再踩著雪回來,經常她裏麵那個布鞋都是濕的。所以她的腿到現在就有很嚴重的風濕。
在伊能靜12歲時,母親帶著她遠嫁日本。由於繼父經濟條件一般,他們在日本的生活同樣非常清苦。剛剛上初中的伊能靜就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日本的中國餐館打工,刷盤子,然後把掙的每一筆錢都交給媽媽,以此來減輕家裏的負擔。
後來,為進一步減輕母親的負擔,伊能靜返回台灣踏入娛樂圈。她以每年1萬元台幣的酬勞,和唱片公司簽了8年的合約,盡管如此,她的收入還是遠遠不夠償還家庭債務和支撐一家的開銷。她不得不在完成公司所派任務以外,還奔波於夜總會、樓盤、工地等場合唱歌。
媽媽見伊能靜唱歌很辛苦,每天跑場子,一天唱三四個場子,有些場子又挺亂的,擔心她會變壞,就一度阻止她。伊能靜就跟母親說:你放心好了,我連煙都不會抽,一句髒話也不會說。我會是我。我是什麼樣的孩子,我將來唱歌還是什麼樣的孩子。
後來,伊能靜通過自己的認真和努力,讓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自己的才能,在演藝事業上取得成績的同時,經濟條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經過十年的打拚,她不僅幫媽媽還清了所有的債務,並且給家人買了一套房子,這讓她的母親感到非常開心。
伊能靜媽媽生了四個女兒,她是最小的,但更多的時候她卻像是家裏的老大,因為家裏所有事情,包括姐姐家的孩子要上哪所學校,這一切都由她來安排;要買個車,她要買車給姐姐,不但自己要去而且還要說那個比較好;媽媽要進醫院的時候,哪個醫院哪裏比較好,伊能靜都會主動找大夫並且再三叮囑。
伊能靜對孝敬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覺得孝順就是個動力,它讓你有欲望去做一些事情,有欲望要把事情做好。她還說:我小時候就覺得,物質就是給父母最好的回報。但現在我長大了,也有孩子了,我現在才知道,最好的回報是陪在他們身邊,因為我們的工作是在別人放假的時候娛樂大家。
“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子女會在不知不覺之中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父母,這是每一個身為子女者的本能,因為子女對父母的這種愛就像是呼吸那樣的自然,這種愛平時都是不顯山不露水的,隻有到了必須和父母分離的關鍵時刻,子女們才會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對父母的那種愛是有多麼的深。在孩子們漸漸長大的同時,父母卻在一點一點地變老,所以我們對父母盡孝心,一定要趁早,不要等到來不及的時候才去後悔。正因為花木蘭有這樣的一份孝心,所以她才不會讓高官厚祿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她才會懂得及時從官場抽身,飛快地趕回家鄉,在父母膝下盡自己的一份孝心。時光它不等人,它從來不會停留片刻。
有一位日本名牌大學的女畢業生來到了一家報社應聘工作。社長審視著那位女畢業生的臉,並沒有問什麼專業問題,而是出乎那位女生意料之外地問道,你有沒有幫自己的父母洗過腳或者洗過澡,或者是擦過身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