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漫漫,無論是在現實的社會中,還是在虛擬的網絡中,那些充滿自信的人總會熱情地鼓舞著那些有些自卑的人,那些比別人好一些的人總會去鼓舞那些不如自己的人,那些走在時代前沿的人總會去鼓舞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當別人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挫折失去信心、悲觀絕望或者是不如意時,善良的女人總是及時地送上鼓舞的話語:你要相信自己!你要堅強!你一定能行!雖然隻是簡短的話語,卻總是能給情緒低落的人一種振奮的力量,讓他們重新振作精神,信心滿滿,用積極的姿態去迎接生活的挑戰和考驗。
和大多數人一樣,楊瀾在1997年第一次接觸慈善的時候純屬偶然。當時楊瀾剛剛生完小孩三四個月,整個人還顯得胖乎乎的,“希望工程”的人找到了楊瀾,希望她能義務地為一部片子做主持人。楊瀾1996年年底才剛剛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回國,當時楊瀾在大部分中國觀眾的眼裏還是當初主持《正大綜藝》時那個清純的大女孩。“希望工程”看中的正是楊瀾作為公眾人物的號召力,這時候對於楊瀾來說,她已經離開中國兩年了,她很怕自己脫離了真實的生活,所以也想很快地重新融入中國的社會,所以就很想去做一些事情。楊瀾在美國時就已經聽說了國內的“希望工程”,當時那個大眼睛的小女孩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看到大家做的這些工作,楊瀾覺得非常感動。
楊瀾第一次和“希望工程”合作是一起推出了一部“中華成語故事”的係列片,就是由楊瀾做主持人,給小朋友們講一些成語故事,這個節目在上海錄製了兩周多。這個節目當時的運作模式是,錄製了幾十集的節目會發行到各個電視台,各個電視台不用支付節目的製作費用,但是要出錢修建一所希望小學。
通過這次簡單的合作,楊瀾也看到了從事慈善事業的艱辛,楊瀾說道,那些做希望工程的工作人員真的是特別得不容易,他們從一開始的籌集資金,到製作節目,到最後的發行,都要去聯係各種各樣的機構和人,這些都是些非常瑣碎的小事情,但是這一大堆的工作卻隻能由這個項目的少數幾個工作人員去完成。
等到楊瀾稍微有了一些經濟能力的時候,她就開始主動地做起慈善來。1997年,楊瀾寫的書《憑海臨風》出版之後,她把第一筆的稿費30萬元全部捐給了希望工程。楊瀾還特別關心這筆錢的用處,希望能夠切切實實地幫到一些人。楊瀾要求這些錢要直接幫助貧窮的孩子們,其中10萬元捐給了上海的100名貧困的中小學生作為助學金。另外20萬元的用處,則是緣於楊瀾與“希望工程”第一次合作的感受,楊瀾覺得當時海外對於“希望工程”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就特別跑到大別山等地區去采訪,做成了一組宣傳片來好好地宣傳“希望工程”。
當時的實地采訪對楊瀾的觸動特別大,也讓她對“希望工程”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她遠遠沒有想到具體建立希望小學的過程非常的瑣碎和艱難。工作人員首先要跑到那些偏遠的山區或者農村去踩點找好位置,條件的艱苦程度就不用多說了,然後還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和當地的縣政府、村委會等機構層層溝通協商。也是這一次實地采訪讓楊瀾了解到,原來“希望工程”的生存和運行靠的竟然是銀行的利息,就是把在銀行周轉資金的利息作為行政費用,真的是太艱難了。楊瀾還說當時她接觸到的慈善事業的真實狀況是,中國的老百姓一直習慣於要把捐助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受助者身上,卻從來沒有考慮到慈善機構要靠什麼去生存。其實對於慈善機構來說,捐助者無論是捐幾十元還是捐幾萬元,他們都要付出一樣的人力、財力,所以他們的生存實在是不容易。
楊瀾夫婦開始參加公益活動之後,越來越多的慈善組織找到了他們,基本上對於這些邀請他們都接受了,因為在楊瀾看來這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現在“身兼數職”,擔任多個公益活動大使,如環保大使、中華慈善總會慈善大使、全國義務獻血形象大使、綠色大使、宋慶齡基金會理事等。
“蟻族”是指“80後”大學生低收入者的聚居群體,是指那些大學畢業後沒有找到工作或者是工資收入很低,租不起城市的房子,隻能住在城鄉接合部,很多人居住在一起的大學生們。楊瀾與“蟻族”,這兩者怎麼也不會聯係到一塊吧,兩者之間的差別又何止是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