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兒子坐下來吃飯時,又問母親:“媽媽,今天誰幹活了?”
“我們三個人,我和你,還有國王的女兒。”她說。
小夥子說:“噢,誰幹活,誰就應該吃飯。”
於是,他們都坐下來,三人一起共用晚餐。
就這樣,國王的女兒一點一點地學會了幹每件活計。3年後,她的父親千裏迢迢來女兒這裏做客。看到女兒與婆婆並肩幹活,國王非常高興,對女兒說:“瞧,莫非你也知道幹活了?”
“我現在懂得了,”她說,“因為我們是這樣做的,‘誰不幹活,誰不得食’。但是,你知道,父親,如果你想吃飯,那就劈點木柴。”
國王的心願實現了,喜得心花怒放,送給了女兒和女婿很多禮物。不久,國王帶上女兒女婿回皇宮去了。
在美麗的童話世界裏,我們體會到了不勞動不得食的道理。同樣的道理,金錢也是一樣,不勞動就不會得到金錢。
錢,就是貨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後期產物,不是與生俱來的。這是錢與勞動的本質區別。勞動不但是與生俱來的,並且貫穿人類發展始終,形同人的心髒。勞動消失,人類社會財富發展就會戛然而止,人類隨同滅亡。就算物質積累高度發達的共產主義社會,按需分配還是立足於人們自覺地參與勞動,創造價值。失去勞動,坐吃山空,也就像心髒猝死,轉入休克狀態,死亡是瞬間的事情。
還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在森林的深處,有一個龐大的王國,叫多百國,那裏生活著許許多多的動物,他們各有各的信仰,但是在這裏我隻說螞蚱和螞蟻的信仰。
蚱蜢是崇拜金錢的,他不停地工作,日夜不分,隻為可以多得到一些金子,來讓他的金庫填滿。可是他掙的金錢並不多,於是他開始使用一些不正當的手段來收獲金子,可是貪婪的心一旦被撐開,對金錢的欲望也就越不容易被填滿。開始他還為自己的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行為感到些許不安,常常對自己說,這是最後一次,然後就洗手不幹。可是哪有那麼容易做到呢?是的,從他得到金錢的第一刻起,便沾染了惡習,不在高級酒店吃飯,他咽不下,不在高級旅店住宿,他睡不著。就這樣,他完全被金錢束縛住了,就連剛開始的那點自責也被吞食了,最終他死在了金錢的腳下,麵帶悔恨和自責的淚水。
是的,當心被金錢控製時,人生必定會失敗。
螞蟻崇拜的是勞動,他不為金錢而勞動,而是為自己。他很快樂,盡管他很窮,但他一直認為他是富有的,快樂是他全部的財產。他工作時常常會達到忘我的境界,麵帶微笑,盡管他得到的報酬並不多,盡管他的工作是最卑微、最底層的,卻依然盡職盡責。領導誇獎他,家人鼓勵他,他每天樂樂嗬嗬的,被評為多百國裏最快樂的成員。也許你會認為,這,不算什麼,誰都可以。但是你真的可以像螞蟻這般享受嗎?螞蟻老了,他坐在藤椅上,看著他的後輩繼續勞動,然後帶著微笑死去。
作為父母,我們要教導孩子跟螞蟻學,以勞動為本。隻有自己通過勞動掙得的金錢才是讓人舒心的。
孩子要想在社會上生存,沒錢不行。而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要靠自己的勞動掙來。人活著,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生存問題,隻有生存問題解決了,才能談及其他。
有的孩子靠吃父母的老本生存,其不知“坐吃山空”,總有一天將老本吃完了呢?有的孩子為錢誤入歧途,去偷、去搶、去殺人。要想生存,就要老老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否則,就會有數不盡的生存危機等著孩子,讓孩子狼狽不堪。
一句話,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要想生存,沒錢不行,而錢,是靠勞動掙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