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後來,終於明白什麼叫愛(3)(1 / 1)

冷暖自知。

張幼儀把自己的人生一分為二,“去德國前”和“去德國後”。

去德國前,她大概是什麼都怕,怕離婚,怕做錯事,怕得不到丈夫的愛,委曲求全,可每每受到傷害;去德國後,她遭遇了人生的最沉重的愴痛,與丈夫離婚,心愛的兒子死在他鄉,人生最晦暗的時光,如一張大網,鋪天蓋地籠罩著她,一切都跌至穀底。

傷痛讓人清醒,就在這時候,她忽然明白,人生任何事情,原來都要依靠自己。別人的憐憫,搏不來美好的未來。離婚喪子之痛,讓張幼儀一夜長大,羞怯少女,轉身成為鏗鏘玫瑰,就算風雨琳琅,她無所畏懼,很快開創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精彩。

張幼儀一生為人嚴謹,有人說她不計較,幫徐誌摩照顧父母,幫徐誌摩出全集,她都親力親為。其實,她又何嚐不計較,一個不計較的女子,怎會在離婚後,獨居多年?她隻是自己同自己計較罷了。她意念中那種執拗的力量,強大到自己佩服自己,她的沉穩,使她永遠會去扮演龜兔賽跑中,起跑較慢的角色。可憑借堅持不懈的毅力,她往往卻能走到最後。О米О花О在О線О書О庫Оh

晚年張幼儀,對愛的定義,堪稱經典。有人問她愛不愛徐誌摩,她答道:“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告訴我,我為徐誌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誌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裏麵,說不定我最愛他。”

這樣的回答,厚積薄發,就像一個依靠勤奮取得好成績的學生,遠兜遠轉,嘴上謙遜著,可內心磅礴的自信,無意中,還是滲透出一種剽悍。

你最愛的人,傷你最深;能傷你最深的,才是你最愛的人。二者何為正解?也許,愛與傷害,從來都是相伴而生。

忘記一個傷害你的人,重新建築感情世界,需要多久?

告別徐誌摩30多年後,張幼儀於香港再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