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為大帥報仇(2 / 3)

“報告,他沒從正門走。”衛兵如實回答。

“他可能是回房間去行李了吧?”親兵感覺應該直奔內宅。

“去後院。”於學忠一聲令下親兵們直奔後院。

到了後院才發現,張學義的老管家張忠正在向大帥府的管家告別,“老弟,我們少爺和少帥鬧翻,少爺翻牆跑,我也不好意思住在這裏,我也要回去向本家老太太稟報一下,另外還要派家人四處尋找,這孩子一大了就是難管呀,比我年輕的時候還調皮。”

“哎,大帥生前最喜歡他,視同己出,這孩子真有心呀,還知道給大帥報仇,可比大帥的親兒子還要孝順,孝順不是在靈前哭一哭就算的。”張忠是土匪出身他所尊重的人就是有仇報仇有恩報恩,他欣賞張學義的做法,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漢,真正的綠林人。

於學忠過來就問:“張學義去那了?”

“跑了,翻牆跑的,我也要出去尋他。”張忠背上包袱拿就準備走,他也不樂意跟張學良這樣無用的人交往。

“你們真笨,必須把他找回來,否則弄出麻煩誰也收拾不了。”張學良現在心亂呀,沒想到這個幹弟弟又給自己找麻煩,他腦袋疼的都像快裂開似的。

就在大帥府裏的人忙著找張學義的時候,張學義早就跑到馬市,拿了身上的大洋買了一匹快馬,騎馬就出了城,奔自己的家就去,他要打算想辦法給幹爹報仇,但做事前要和老娘商議一下,畢竟家裏還有主事的人。

在路上風餐露宿的跑了好幾天,張學義到家了。他家住在深山裏的一小村鎮裏,家裏不是很窮但也不是什麼富戶,母親一向勤儉持家,父親死的時候家裏連點積蓄都沒有,靠著大帥的接濟,家裏也有了些底子,可母親仍然不蓋大瓦房也不每天給自己吃山珍野味,不過張學義從小就很聽母親的話,就是大帥給了賞錢也不隨便花。

一進家門,母親就問:“見了你幹爹了怎麼也不住幾天,急忙回來做什麼?看你這一身土,翠兒快給他打洗臉水。”

“娘,大帥被日本人炸死我勸說大哥(張學良)立即出兵,可他就是不幹,我趕回來就是想和您商量一下,我想單獨給大帥報仇。”張學義從老婆翠兒手裏拿過毛巾擦了一下臉,端起桌子上的茶水一口全喝下去,“您看如何?”

張學義的母親年輕時候也是女土匪,年輕時候也是火暴脾氣,在綠林道上也小有名氣,綠林道上講究的就是有仇的報仇有恩報恩,恩人出了意外那有袖手旁觀的道理。

“孩子呀,你做的對,大帥對咱家有恩,去報仇是應該的,但也弄清楚是誰害了大帥,是南方的老蔣呢還是日本人,還是另外有什麼人?如果是馮德麟的人幹的,你到那找人報仇呢?”張學義他娘也是綠林出身,做事非常細心和一般人家的老太太不一樣。

“肯定是日本人,這一點沒錯的,他們想占東北都想瘋了,不是他們是誰呢。”張學義認定是日本人,就琢磨打日本人,他自己還不知道,他即將走上的是一條漫長而遙遠的道路,等他的孩子快像現在的他這麼大的時候抗戰才結束。

“你手裏沒兵,拿什麼打日本人,大帥活的時候整天擴軍備戰也沒動日本人一下,你就靠自己打的過一個那麼大的國家麼?”他娘堅決反對。

“是呀,現在就我一個人,我怎麼打,家上家裏的幾個人也不到十人,我拿啥和日本人打?”張學義忽然想起來他隻是個平頭老百姓,不是將軍沒有千軍萬馬。

“你現在有這麼幾條路,一是拉自己的隊伍,先占個山頭等招安以後成了官軍你就有實力和小日本較量,二是你去當兵,等你熬成將軍手裏有了幾萬兵馬在打日本人,三是你去投考黃埔軍校,從那出來的人各個升官很快,你自己看你適合走那條呢?”張學義的母親其實不想讓他走這正路,他故意說難走的路,自己就一個兒子那舍得他出去拚命呢?

“拉隊伍我太小了難以服眾,當兵升官太慢,戰場上弄不好把命也丟了還怎麼報仇呢?上軍校麼也不安全,聽說國民黨現在一邊二次北伐打奉軍一邊在江西和什麼共產黨打的難解難分,兩軍隊伍裏都有講武堂、黃埔軍校畢業的人才,戰場上打的十分激烈,我上了軍校老蔣把我派到江西剿匪才不會讓我去打日本人,我才不給他幹呢,另外我們也和共產黨沒仇沒恨,我不能去打共產黨。”張學義雖然年紀小可一點都不笨,對時局看的都很清楚,他上過私塾和西式小學和中學,相當於現在的初中畢業吧,他還喜歡看報紙經常從新聞裏了解外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