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下南閩,先居南普陀寺,後移住太平岩。年末,往小雪寺度歲。
1930年(庚午民國十九年)51歲
是年正月,自小雪峰寺至泉州,居承天寺。
三月中旬返溫州。
四月至上虞白馬湖晚晴山房,後移居同縣之法界寺。
秋,自法界寺至慈溪金仙寺,聽靜權法師講《地藏本願經》。其間,弘一法師亦為寺中青年僧人偏房講律,並綴成《華嚴集聯三百》。
十一月下旬,返溫州。
1931年(辛未民國二十年)52歲
是年一月底,自溫州至上虞法界寺,發願舍棄有部律,專學南山律,以此由新律家變為舊律家。
四月,移錫慈溪金仙寺。與寺主亦幻法師等擬在附近之五磊寺創辦南山律學院。
五月至十月,弘一法師兩度前去參預籌建,終與五磊寺寺主意見不合而未果。其間,撰就《清涼歌集》。
年末,赴鎮海伏龍寺度歲。
1932年(壬申民國二十一年)53歲
是年初,由伏龍寺至金仙寺,為部分青年僧人講授南山律。僅半月,以因緣為具,率學僧二人返伏龍寺,半月後,又以將遠行終止。
初夏,遊上海、紹興後複返伏龍寺,約月餘至法界寺。
八月,病臥蘭追阜法界寺。
十一月,三下南閩,居山邊岩,並時到妙釋寺小住,作《淨土法門大意》、《人生之最後》等講演。
1933年(癸酉民國二十二年)54歲
是年正月,在妙釋寺作《改過實驗談》等演講。以夢有兆,在廈門、泉州兩地舉辦“南山律苑”講座,曆時約一年。駐泉其間,在西門外葵山發現晚唐詩人韓偓墓碑,因欽佩韓之忠烈,囑在俗弟子高文顯編著《韓偓評傳》,並擬自撰《〈香奩集〉辨偽》一章。
十一月間,赴晉江草庵過冬度歲。
1934年(甲戌民國二十三年)55歲
是年二月,由晉江至廈門,居南普陀寺。以閩南佛學院學風不易整頓,別倡一教育機構“佛教養正院”。講課之餘,依明末清初主華山高僧見月律師之《一夢漫言》,作見月律師《行腳略圖》、《年譜》等。
1935年(乙亥民國二十四年)56歲
是年正月,在廈門山邊岩撰《淨宗問辨》。
三月,至泉州開元寺講《一夢漫言》。
四月,赴惠安淨峰寺,講律弘法,並過化民間。
年底至晉江,患臂瘡甚劇,臥草庵。
1936年(丙子民國二十五年)57歲
是年春,移至廈門治臂瘡,數月方愈。
五月後居鼓浪嶼日光岩。
年末,文學家鬱達夫來訪。
1937年(丁醜民國二十六年)58歲
是年初,在南普陀寺講南山律著《隨機羯磨》。
二月,在佛教養正院講《南閩十年之夢影》及“最後之言”——《出家人與書法》。
四月,赴青島湛山寺講律。
九月,經上海返廈門。
歲末,至晉江草庵。
1938年(戊寅民國二十七年)59歲
歲首,在晉江草庵。
二月,在泉州承天寺、開元寺,演講《普賢行願品》及《心經》等。
三月,在清塵堂演講《華嚴大意》,囑緇素弟子讀誦《行願品》十萬遍,以消除國難,祈願民眾安樂。在梅石書院講《佛教之宗派和源流》。旋至惠安講經。
三月下旬,至廈門,於該市淪陷前往漳州,先後在南山寺、瑞竹岩、安海金墩宗祠講經過化。
冬初,至泉州,居承天寺,後移至溫陵養老院,於佛教養正院演講《最後之懺悔》。
1939年(己卯民國二十八年)60歲
是年二月底,赴永春篷壺鄉毗峰普濟寺閉關靜修,致力於編寫《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等著作。
九月,各方道友為慶祝弘一法師60歲壽辰,募印其手書《金剛經》及《九華垂跡圖讚》,並征集賀詩。澳門《覺音》月刊、上海《佛學半月刊》等出版慶祝其六秩之專刊。
秋末,為《續護生畫集》題詩作跋,並囑豐子愷等以其歲秩續編畫集。
1940年(庚辰民國二十九年)61歲
是年,十月上旬,離永春至南安,在靈應寺弘法近半年。其間,曾去附近之水雲洞小住並過年。
1941年(辛巳民國二十三年)62歲
是年夏初,離南安赴晉江檀林鄉福林寺結夏。為學律者講《律鈔宗要》,並編就《隨講別錄》及《晚晴集》。於寺念佛期,作《印光法師之盛德》之演講。
臘月,赴泉州百原寺,又至開元寺小住,值結七念佛,書“念佛不忘救國,救必須念佛”警語並題記。
歲末,返福林寺。
1942年(壬午民國三十一年)63歲
是年,二月下旬,應浙一師時的門生石有紀之邀,再赴惠安講經弘法。
三月,回泉百原寺,旋移溫陵養老院。
七月下旬,假院中朱子(熹)過化亭為戒壇,教演出家剃發儀式,並出示由其刪訂之《剃發儀式》一卷。
八月十五、十六兩日,連續作《八大人覺經》及《淨土法要》等講演。
八月二十三日,示微疾。
八月二十八日,口授遺囑。
九月初一日,書“悲欣交集”四字交待侍者妙蓮法師,為一生之絕筆。
九月初四日(公曆10月13日)晚八時,圓寂於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