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把握今天!
……”
楊剛用腳踏著節拍。隨著節奏的變幻,琴聲似乎跨越從疾風驟雨到珠落玉盤,曲子由如泣如訴至如歌如頌,一把吉他將感慨、感歎、感觸、感想融合,透出一絲《滄海一聲笑》的豪邁與大氣,夾帶一點《最愛上海灘》的**和軒昂,隱約《突然的自我》的堅定及自信,顯出“一身豪情壯誌鐵傲骨”的好男兒之誌氣、笑看寂寥的紅塵,帶給人無限美妙的音樂感覺……
飯後,他將這支歌認認真真記錄下來。多年以後,當楊剛和他的三個舍友再次相聚時,在飯桌前他再次唱起了這支歌,唱得舍友在微笑中**幾分晶瑩剔透的淚花。
舍友評論:“楊剛彈吉他,當當當當——蕩,蕩,蕩,蕩,————蕩氣回腸!”
楊剛躺在床上,回憶起和舍友剛剛買回吉他後,背著琴去找老師學習的情形……
……楊剛和舍友背著吉他,迎著北風,去找陳老師。
一路上飄著小雪,靜悄悄的。隻有腳下踩著薄薄的雪時發出的輕微的咯吱聲。
不遠處就是工人俱樂部了。走近俱樂部,聽到其中高樓上嫋嫋的琴聲,宛轉悠揚,似乎是鋼琴聲,仿佛夏季池塘裏荷花的清香隨風飄動。
楊剛他們想:循著琴聲,一定就是陳老師。
抬步上樓,輕輕敲門,琴聲略停,得到同意,推門而入。寒暄請教,果然,正是陳老師,他在彈電子琴,選用的是鋼琴的音色,所以楊剛他們老遠就聽到鋼琴聲。
大家互相做了簡短的個人介紹。
陳老師是搞作曲的,所以會的樂器多,最擅長的是吉他,最熟練的是電子琴。
“吉他是我擅長的,但是我彈吉他有時卻不如彈電子琴熟練。比如拿到新曲子,我彈電子琴比彈吉他上手快、更容易彈出自己的東西。
生活之中,我是有一點左撇子的,不是很明顯。
但這,我在剛剛學習吉他時,發現了:我第一次抱吉他時,就是很自然的用左手彈弦右手按。這樣,普通的右手吉他,我用起來在爬弦和大橫按時就十分吃力,即使調準了音有時彈起來音色也會變掉。當時,本想買一把左手吉他,發現很多店裏都不定做,隻是賣價格很貴的成品。於是沒有買,而直接改成大家熟悉的右手彈。這是考慮到買琴消費的問題,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嘛,自己沒有多少錢就是沒有多少錢。現在能夠買得起了,卻沒有那買左手吉他的心思了。
吉他學得比較順利,進步也挺快的。因為我比較喜歡音樂,而且在音樂上麵多多少少有一些天賦。但是,可能右手彈和我的左手天賦有點違背,我熟悉新曲子的速度,用吉他比用電子琴慢。不過,勤能補拙,吉他我練得時間多,思考的時間多,所以還是比較擅長。”
陳老師問了一下,發現楊剛幾個都不是左撇子,就微微一笑,言歸正傳。
“有人說學吉他是步入痛苦的深淵。我想,也許這是他原本不喜歡吉他,也許是他沒有找對方法,也許是他天資就不是彈琴的料子,……這有很多可能很多也許。
如果非要說練琴的過程是在邁進深淵,那麼這坑是自己挖的,也是自己跳進去的。嗬嗬,沒有人非得逼著你進入深淵的。”
陳老師的課講得耐心細致、通俗易懂。
他先是講了一些吉他的相關知識,讓大家能夠好好的認識吉他。他從吉他的起源與發展講到吉他的種類,然後介紹吉他的各部位名稱及作用,又談了一點普及型吉他的選購與修理,講了一些民謠吉他、古典吉他琴弦安裝方法及民謠吉他琴頸彎曲度的調整、吉他的保養。
接著,他開始詳細講解演奏知識:持琴姿勢、吉他調弦法、定音的檢驗方法、右手彈奏方法、左手按弦方法、吉他演奏常用技巧。
講到這裏,他發現大家的樂理知識基礎薄弱,就給大家補充了一些這方麵的東西,比如聲音的特性、樂音和樂音體係、國際標準音、音名與唱名、音組、十二平均律和全音與半音、變音記號與等音。
楊剛的腦子裏麵慢慢形成樂理和吉他知識的輪廓。當陳老師講到簡譜和六線譜時,楊剛燃起了如饑似渴的學習音樂的強烈願望。學到調式、音程、節奏、和弦及其轉換方法,楊剛非常得投入,並且很快就吸收了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