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這種情況:上午,某人買來一個新遊戲盤,他剛踏入宿舍打開電腦,正要安裝遊戲,隔壁和對門已經來人欲借加預借光盤;不到三天,整個院係所有宿舍的私人電腦都裝上這個遊戲了。
楊剛宿舍買來一套盤:黃日華版的“射雕”。幾天之後,這個一樓的所有電腦,都在上演“射雕英雄傳”。對門宿舍買了一套“劉德華電影全集”,不出一周,“劉德華”像病毒一樣席卷登陸了整座宿舍樓裏的電腦。同理:周星馳熱、李連傑熱、成龍熱,一陣風接著一陣風,還有“流星花圈”、“神雕俠侶”、“天龍八部”等等等等。
今天,楊剛從網吧回來,下載了一段“鳥籠山剿匪記”。
他有一個128兆的MP3。現在看來,這MP3確實太小了:128的現在都停產了。然而當年,300元人民幣買來,著實可以看成是一個私人的大件財產了。
這P3拷了“鳥籠山”,就已經滿了。其實如果有空間,楊剛還會下載其他的電影,比如網上剛剛出來的搶先版的《瘋狂的石頭》。
P3回到宿舍,**筆記本,傳上電影。一屋子人,隨著“鳥”劇情的推進,樂個不停。
為了讓大家的視覺搶占先機一飽眼福,江陽自告奮勇,跑去租來了《瘋狂的石頭》。
江陽:“給,常董,高清版,請播放。”
常董:“嗯,是不是DVD版的?”
江陽:“對啊。怎麼啦?”
常董一咧嘴:“暈。我的機子上麵是光驅,能讀VCD,不能讀DVD。”
江陽把脖子向前一伸:“你怎麼不早說?”
常董做頭暈狀:“你怎麼不早問?”
江陽一撇嘴:“這可怎麼辦?錢都花了,碟都租來了。”
趙偉樂了:“網吧的機子,很多都是裝的DVD。”
齊剛笑道:“那大家都去網吧,圍著一台電腦看這‘石頭’?這也太瘋狂了吧?”
江陽一撅嘴:“常董,你這破電腦,還不趕快砸了,讓我們大家聽個響兒?”
常董左手拍拍右手袖子,右手拍拍左手袖子,正色單膝跪地,向江陽道:“喳,主子,我這就把你這傻瓜電腦和你的呆瓜腦袋給一起敲了!”
最後,還是楊剛去借來了楊夢蘇的筆記本電腦:她的手提上麵帶的不是普通的光驅,是DVD。
圍坐,開機,擱盤,播放。楊剛笑道:
“大家圍成一圈,
電腦放在中間,
眾星捧月一般,
然後開始看片……”
伴著《瘋狂的石頭》情節的展開,笑聲連連。
晚上臥談,楊剛感慨:“難得一個周末,難得看到好片,難得,真難得。”
說看到好片難得,自有其原因。
楊剛翻開兒時的記憶。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難得看一場電影。最多也就是學校包場,一個月看一場,就算是高頻率了。
通知同學確切的看電影時間之後,大家都還歡呼雀躍,如同過六一兒童節一般。
有的同學回帶水果、飲料、零食等等,有的則嫌少東西麻煩、不方便:直接多帶些零錢。但是,往往是自帶東西的人多:因為電影院裏麵賣的東西,價格往往比一般的商店裏麵的貴一些。
常常是排隊去電影院。進去之後,基本上都是坐在第一層的位子上。大夥兒坐定了,有的同學就忙了:忙著跑到二樓去找空位。坐在二樓,畢竟登高望遠,感覺不同。
電影開始了,熙熙攘攘的喧鬧聲音立刻被喇叭裏麵傳出的影片台詞代替……
看完電影,往回走的路上,大家開始議論:角色、故事、演員等等等等。不但議論一路,即使回到學校了,也議論:在校接連幾天,電影都是議論的熱門。
晚上,楊剛開始寫隨筆:
現在網絡方便了,看電影也方便了。網上的資源豐富得很。點擊即看的海量資源,居多。
不知道究竟是年齡得增長改變了看電影的心態,還是如今的精品電影確實少了,或者是自己的審美觀提得太高了,總之,感覺好看的電影少了。特別是,不像兒時:看一部電影,會深深刻到心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