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清庭覆滅(1 / 2)

數日之後,在京師的李逸便得知戴維雲已經戰勝聯軍艦隊,並把五國總督給捉了,李逸在皇宮中思索再三,便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李逸囑咐戴維雲讓五國總督派人通知他們各自國家,並在信中寫出所要提出的條件,之後李逸便派人送往戴維雲手中。

京師陷落的消息很快便傳遍大江南北,還在進行抵抗的清軍鬥誌全無,一旦漢軍兵臨城下,清軍不在向從前那樣死命抵抗,紛紛打開城門向漢軍投降,即使有不願意投降死忠於大清帝國的軍官,也被清軍士卒給亂刀砍死,畢竟給誰賣命還不是都一樣,何必給大清帝國陪葬。

漢軍四大集團軍挺進的速度頓時大大加快,山東省、河南省、直隸省、山西省等凡是被清軍控製的,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被漢軍攻克,清軍在關中的勢力頓時瓦解。

在此期間,日不落等國已經得知東亞總督發動對大漢帝國的軍事行動,最終卻以失敗告終,日不落等國剛開始異常的憤怒,紛紛叫囂著對大漢帝國發動全麵戰爭,可是在憤怒過後,便被大漢帝國所擁有的人口給震驚住了,大漢帝國擁有人口三億以上,軍隊在兩百萬以上,戰艦擁有上千艘。

日不落等國知道如果跟漢軍發動全麵戰爭的話,最終落得的結果有可能就是再次被漢軍殲滅或者慘勝元氣大傷。日不落等國在考慮到後果後,便紛紛決定跟大漢帝國講和,於是日不落等國派出談和代表去往大漢帝國。

過了一個多月,日不落等國和談代表紛紛來到高雄,然後找到外高雄的戴維雲,雙方相見後,日不落使者塔裏布爾看著戴維雲說道:“大人,我代表日不落帝國找大人講和一事。”

戴維雲聽到後也不拐彎抹角,直接把李逸所列出的條件交給各國的使者,日不落使者塔裏布爾打開手中的紙張看了起來,隻看到上麵寫著第一條:雙方宣布結束戰爭,第二條:賠償三千六百萬兩白銀,分四年還清;第三條:歸還舟山群島;第四條:寧波條約提出的一切條件全部解除;第五條:雙方建立友好的貿易關係;第六條:尼泊爾、不丹等原附屬於大清帝國的附屬國,變更為大漢帝國附屬國。

日不落使者塔裏布爾看完後鬆了一口氣,畢竟損失並沒有超過底線,馬德裏帝國使者看完提出的條件,則是一臉痛苦的樣子,在條約上大漢帝國提出馬六甲海峽一帶屬於中國,雖然不想答應但是為了保證漢軍手中士卒生命,馬德裏帝國使者最終還是同意了。

大漢帝國也對裏斯本等國提出相應的賠償條件,裏斯本等國使者最終也點頭表示同意,於是雙方在第三天便舉起一場簽約儀式,正式在高雄簽訂《台灣條約》,台灣條約的簽訂代表著聯軍對大漢帝國軍事行動的失敗,奠定了大漢帝國在東南亞的地位。

在北京的李逸在思索良久後,便決定遷都北京,於是便讓廣州的大漢官員以及趙薇乘船到北京,在廣州的大漢官員得知後,於是護送著趙薇和皇子乘船去往北京。

等到趙薇一行到達北京後不久,李逸便得知條約在高雄順利簽訂,李逸心中變得異常激動,畢竟條約的簽訂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李逸於是命令全國賦稅免收一年,讓天下百姓共同慶祝大漢帝國在世界上重新站起來了。

在1845年5月份的時候,漢軍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抵達新帝都北京,在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相繼抵達北京後,李逸便讓第一集團軍到山海關駐紮,第二集團軍在與外蒙古交界處駐紮。

等到10月中旬關中的清軍餘孽都被肅清後,李逸便命令第一集團軍司令趙雲率軍從山海關進攻東北三省,第二集團軍劉博率軍進攻外蒙古,兩大集團軍向兩頭獅子一樣向外蒙古和東北三省撲去。

劉博率領麾下士卒向著外蒙古烏蘭巴托前進,外蒙古各個部落在得知漢軍二十五萬大軍正在向烏蘭巴托前進,感到異常惶恐,外蒙古大汗巴魯吉特立刻命令各個部落往烏蘭巴托集結,各個部落為了捍衛自己家園,於是紛紛集結部落中的青壯趕往烏蘭巴托。

數日後,劉博率軍遇到正在趕往烏蘭巴托的烏蘭部落,漢軍直接發動對烏蘭部落的進攻,由於烏蘭部落裝備的是冷兵器,根本就打不過手持火槍的漢軍士卒,不到十數分鍾,數千烏蘭部落士卒戰死沙場,其餘烏蘭部落士卒逃脫不及被漢軍俘虜。

劉博派人審問烏蘭部落是幹什麼去,很快便審問出大汗巴魯吉特發出了集結令,現在草原上各個部落都在趕往烏蘭巴托。劉博看此於是便決定率領騎兵部隊直接向烏蘭巴托快速挺進。

十天後,劉博率領騎兵部隊來到烏蘭巴托附近,這時候烏蘭巴托已經集結十萬軍隊。當巡視的狼騎兵發現漢軍騎兵後,迅速通知巴魯吉特,正在大帳中款待各個部落首領的巴魯吉特得知漢軍已經兵臨城下,於是便帶著眾部落首領奔出大帳,然後迅速集結士卒準備把來犯的漢軍騎兵擊潰。

劉博看到騎兵正在集結,便命令士卒原地待命,等到清軍騎兵集結完後,劉博拿起放在馬上的火槍指著對麵的敵軍,對身後騎兵大聲說道:“進攻!”漢軍騎兵聽到後,手持火槍向清軍騎兵衝去。

巴魯吉特看到漢軍騎兵向其衝來,大聲對身邊騎兵說道:“我們信奉長生天,我們是草原上的狼,而漢軍騎兵隻是一群羊了,現在這一群羊要把我們這些狼給吃掉,這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