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海(1 / 3)

我對海,並沒有多大的興趣。

記得以前常聽很多同學們提起興趣,不知道是否是一種流行趨勢,清一色的全都是看海。我得承認我是有點小古怪,越是莫名其妙炒的火熱的東西我有時候就很容易反感,對於看海這一項活動就是如此,在大一到五角湖巡禮之前,我已經想不起來我到底有幾年沒靠近海邊了。

如果為了大學博覽會而到中山去不算的話。

其實我也隻看見了情人坑,有了西灣的夕陽,卻沒看見海洋。

我靠近海洋範圍已經是兒時的記憶了。

記得剛到清城,發覺這裏玩的東西和一般的大學不太像。

如果有點小概念應該都知道東部地區是以風景區觀光為主,這裏有好山好水,我們玩泛舟,玩太魯閣,玩牧場、溫泉,大部分的活動都與自然結合,自然和都市的學校感覺不同了。要說哪個好?嗬,我還是當個牆頭草的好。

所以五角湖對於我的意義並不大。

我並不以為清城的海和闡南的海會有多大的差別,我想,很多人應該也會認同我。

可惜,我浪費了一年的時間才知道,並不是天下的海都是一個樣。這或許也能拿來替烏鴉應證,並不是天下的烏鴉都是一般黑的。

後悔嗎?再說吧。

或許,其實海都是一樣的,改變的隻是我而已,在這個藍色的蓮城,他用了鹹鹹的海風把我醃漬成嗜海的人。

而在這個美麗的藍色邊界,我遇見了一個很海洋的男孩。

我喜歡讀書,卻不包括考試。

而我越來越不喜歡到學校的日子,不喜歡高三的生活。

華夏學生生活如果真要說個最不人道的時期,我想,絕大部分的人肯定舉手投高三一票。每天都有考不完的考試要進行。

為了因應這個功利主義掛帥、升學率第一的社會,高三學生的生活不外乎是如此晨考、小奔、大考、期考、抽考、模擬考,其中又有計分考試和不計分考試。更甚者,再上個補習班,我想那真的叫做‘應有盡有’了。

有時候,我總會驚覺,這一堆的考試卷似乎隻是一種傳統和形式,老師規定了一大堆的考試範圍,回家根本來不及複習過一遍,那份量根本來不及細讀完,隔天考卷發下來所有人埋首寫著,寫完再改,然後開始叨念著倒數日子剩多少,還不好好念書,要是考不上大學就沒出息如此等等。

我的功課一直很好,但是我還是不喜歡考試。

看著一些同學全都在下課後參加補習班,沒上補習班的我,變成一個似乎很奇怪的人。

我爸媽離婚之後,父親帶著我住到清城。

他在這裏有生意要忙,大部分的時間他都不會回家,往往一個多月之後見到他一麵,才知道他又洽公去了。

我是獨子,從小就獨立,課業方麵的事情總是不用他們操心,我就會自動念的很好,在學校,我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沒有任何不良紀錄,所以如果我需要什麼、或者我想什麼,父親總是無異議的支持我,不論是金錢或是精神。

其實他也沒太多時間忙我的事。

他知道我能處理的來,一如我讓所有人放心的能力。

於是我有一輛摩托車代步,不必上補習班。

來到清城已經六年,我也習慣把自己當成了一個清城人。

清城人也都愛海嗎?我不清楚。

但從我六年前第一次來到這裏之後,我開始訪遍了清城所有見得到海的地方。

不過,我最常待的地方卻是五角湖。

或許因為他是第一片感動我的海洋。

剛開始吸引住我,是因為他的名字。後來,地理老師才跟我說了這個名字的由來。

不過,他一樣沒叫我失望。

在這個海藍的蓮城邊境,我終於感覺到自己的心跳。

今天有好天氣。

坐在最後一排靠窗邊的位置,我望著窗外的藍天,並不想把注意力專注在老師身上。

這堂課在檢討上禮拜的模擬考國文考卷,我選擇題也隻被扣了一題的分數,我知道老師有注意到我的不專心,但是我更知道她會睜一隻閉一隻眼的不去管我,因為她曉得我的分數是在可以不專心的範圍。

這個世界是很奇妙的。

如果你有兩個學生,一個功課很好,另一個功課不好,當這兩個學生都正在不專心的時候,你會管哪一個?這算一種特權嗎?我想是的。

至少在我目前的成績看來上國立大學已經是沒問題的事了,讀不讀,大抵都成定局,學校的升學率上一定會有我這一筆,老師們對我是放心的。

“梁翰,你今天放學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個地方?”坐在隔壁的阿蒙扯了我襯衫一把,壓低著聲音問。

“哪裏?”“後山那裏有一家新開的茶館,我想去看看。”

我還來不及開口,老師就先替我開口。

“阿蒙,不要講話,專心一點。都快聯考了,你還定不下心來,少說一兩句話你都可以多背幾個解釋了”老師又訓起話來,阿蒙朝我扯了一個鬼臉,我笑笑,又轉回窗外。

阿蒙是個清城孩子,對於朋友,他總有一定熱情。

他很喜歡喝茶,應該這麼開始來形容他這個人才對。他家就是開茶館的,而清城所有茶館他幾乎也都喝遍了。他不喜歡讀書,成天種一堆花花草草,而他最大的誌願就是繼承父親的茶館。

我跟他算是不錯的朋友,或許正因為我們都不愛讀書,他不會為了我分數多他那麼零點二分而斤斤計較,也不會擔心我的成績永遠比他好。

雖然成績能比我好的沒幾個。

或許在沒有需要計較的地方才能成為真正的朋友。

我不喜歡那些。

而阿蒙讓我感覺到的隻有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