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別人為你做了什麼而要問你為別人做了什麼
有座山叫做妙翠山,近年來山上的樹木越來越少,山上的猴子也快絕跡。
為什麼呢?究其原因,原來人們為了吃猴肉開始大量地撲殺猴子,繼而,快絕跡的猴子開始與人為敵。人與猴不能再和平共處了。人們常抱怨說,這裏的猴子太可惡了,大白天,單身人都不敢走山路!餓紅了眼的猴子們,專門欺負單身人,見單身人提著兜兒或挑著擔子過妙翠山,居然像地痞流氓一樣成群地跳出來明搶豪奪。不光往你兜裏翻看有沒有吃的,還揪你的頭發,抓你的臉,氣得你半死也拿它們沒辦法。
村裏人既感無奈又感氣憤,發誓要將它們趕盡殺絕。
村裏有個神槍手虎子,部隊退下來的,槍法神準。自從村裏貼出告示要打妙翠山上的猴子後,他每天必定要扛著火槍到山上轉一圈,見一隻猴子滅一隻。虎子槍法既快又準,下手也很殘酷,遇見一公一母的猴子在一起時,他總是先打死那隻母猴。這樣,即使公猴跑掉也無妨,他蹲在一旁藏起來,不急著去撿那隻死了的母猴。不用多久,那公猴就會來找它死去的同伴……如果是一家老小在一起,他會先開槍打死小猴,這和先打死母猴是一個道理。
一天,下著小雨。虎子照常在山上轉悠,在山澗的石縫裏,發現一隻母猴和一隻小猴,那隻小猴正在母猴懷裏埋頭吃奶。虎子憑直覺認為,公猴隻怕是早巳死在他的槍下了。不然,這下雨天,它們是不會分開的,但虎子還是向左右樹上望了望,確定沒有其他猴子,於是他慢慢把槍筒對準了那隻小猴。就在此時,母猴突然發現了藏在樹叢中的虎子和虎子架在樹杈上的黑洞洞的槍口。逃跑,是來不及了,因為子彈的速度更快。絕望中的母猴,既沒有躲藏,也沒有驚慌,它一隻前爪攬住胸前的小猴,另一隻前爪抬起來,向虎子搖了搖,請求虎子先不要開槍。
虎子愣了一下!他知道猴子有靈性,但他從來沒見過即將被打死的猴子,還會像人一樣同他揮手“告別”!
一時間,虎子扣緊了的扳機靜候著。憑他的槍法,這兩隻猴子一個也別想跑掉!但他不急於開槍,他要看個究竟。這時,隻見那隻母猴把胸前的幼猴慢慢推向一旁石窟後,再次衝虎子揮揮前爪,示意虎子衝它開槍……
從來都作風硬朗的虎子這時手軟了!
他愣愣地看著那猴,原本該衝天放掉的一槍,此刻也顧不上放了,他怕驚嚇著它們母子。他把槍慢慢收好,返回山下後,他衝著路邊的水溝,“嗵”的一聲,放掉了那槍火藥。
此後,虎子再不上山打猴。
意外的是,妙翠山上剩下的一些猴子,從此也不再與人為散了。
付出是相互的,當你總想不合理地去索取,而不願為別人付出時,那麼人們之間便不可能和平共處。所肚,不要總問別人為你做了什麼,而要問你為別人做了什麼。
當你跟別人的人際關係老搞不好時,你是否想過這是什麼原因呢?
一段時間以來,小飛一直在想自己為什麼和同學摘不好關係,難道有語言障礙?後來,聽了老師的話,才突然有所覺悟。問題的關鍵,是他不懂得付出,隻知道收獲,占別人的便宜!別人又不是傻子,讓你占了一次便宜,哪會再又讓你占便宜呢?其實,小飛也不是一個小氣的人,每次都很想表現一下自己,可選擇的場合時機上老不怎麼恰當。
其實,不管對於誰來說,一個人隻有付出了才有回報。隻有你先去付出,才能渴求回報。所以,不要總是問別人為你做了什麼,而應該問你為別人做了什麼。
當你給予他人,當你為別人付出,那個真正獲利的也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農夫的玉米品種,每年都榮獲最佳產品獎,而他也總是將自己的冠軍種子,毫不吝惜地分贈給其他農友。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大方?
他說:“我對別人好,其實是為自己好。風吹著花粉四處飛散,如果鄰家播種的是次等的種子,在傳粉的過程中,自然會影響我的玉米質量。因此,我很樂意其他農友都播種同一優良品種。”
他的話看似簡單卻深富哲理,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所以,凡是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須先讓別人得到。
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人;你期望被人關心,就要先去關心別人:你想要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
這是一個保證有效的秘方,可以適用在任何情況。
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須先對朋友真心,然後體會發現朋友也開始對你真心;如果你希望快樂,那就去帶給別人快樂,不久你就會發現自己愈來愈快樂。
交往的雙方其實就是彼此的一麵鏡子,你對著鏡子做什麼表情,鏡子裏也會出現同樣的表情。你向別人付出,別人也會向你付出。如果有一天你感覺自己被人打了一巴掌,請先冷靜地想一下,是否是自己先打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