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3)

先師有訣神將助。

大聖無心火自飛。

九轉但能生羽翼。

雙鳧忽去定何依。

25.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昔遊三峽見巫山。

見畫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邊十二峰。

飛入君家彩屏裏。

寒鬆蕭瑟如有聲。

陽台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

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唐咫尺如千裏。

翠屏丹崖燦如綺。

蒼蒼遠樹圍荊門。

曆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

煙光草色俱氛氳。

溪花笑日何年發。

江客聽猿幾歲聞。

使人對此心緬邈。

疑入嵩丘夢彩雲。

26.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

百丈素崖裂。

四山丹壁開。

龍潭中噴射。

晝夜生風雷。

但見瀑泉落。

如潈雲漢來。

聞君寫真圖。

島嶼備縈回。

石黛刷幽草。

曾青澤古苔。

幽緘儻相傳。

何必向天台。

27.見野草中有曰白頭翁者

醉人田家去。

行歌荒野中。

如何青草裏。

亦有白頭翁。

折取對明鏡。

宛將衰鬢同。

微芳似相誚。

留恨向東風。

流夜郎題葵葉

慚君能衛足。

歎我遠移根。

白日如分照。

還歸守故園。

28.瑩禪師房觀山海圖

真僧閉精宇。

滅跡含達觀。

列嶂圖雲山。

攢峰入霄漢。

丹崖森在目。

清晝疑卷幔。

蓬壺來軒窗。

瀛海入幾案。

煙濤爭噴薄。

島嶼相淩亂。

征帆飄空中。

瀑水灑天半。

崢嶸若可陟。

想像徒盈歎。

杳與真心冥。

遂諧靜者玩。

如登赤城裏。

揭步滄洲畔。

即事能娛人。

從茲得消散。

29.白鷺鷥

白鷺下秋水。

孤飛如墜霜。

心閑且未去。

獨立沙洲旁。

30.詠槿

園花笑芳年。

池草豔春色。

猶不如槿花。

嬋娟玉階側。

芬榮何夭促。

零落在瞬息。

豈若瓊樹枝。

終歲長翕赩。

31.詠桂

世人種桃李。

皆在金張門。

攀折爭捷徑。

及此春風暄。

一朝天霜下。

榮耀難久存。

安知南山桂。

綠葉垂芳根。

清陰亦可托。

何惜樹君園。

32.白胡桃

紅羅袖裏分明見。

白玉盤中看卻無。

疑是老僧休念誦。

腕前推下水晶珠。

33.巫山枕障

巫山枕障畫高丘。

白帝城邊樹色秋。

朝雲夜入無行處。

巴水橫天更不流。

34.南奔書懷

遙夜何漫漫。

空歌白石爛。

甯戚未匡齊。

陳平終佐漢。

攙槍掃河洛。

直割鴻溝半。

曆數方未遷。

雲雷屢多難。

天人秉旄鉞。

虎竹光藩翰。

侍筆黃金台。

傳觴青玉案。

不因秋風起。

自有思歸歎。

主將動讒疑。

王師忽離叛。

自來白沙上。

鼓噪丹陽岸。

賓禦如浮雲。

從風各消散。

舟中指可掬。

城上骸爭爨。

草草出近關。

行行昧前算。

南奔劇星火。

北寇無涯畔。

顧乏七寶鞭。

留連道旁玩。

太白夜食昴。

長虹日中貫。

秦趙興天兵。

茫茫九州亂。

感遇明主恩。

頗高祖逖言。

過江誓流水。

誌在清中原。

拔劍擊前柱。

悲歌難重論。

35.雜言用投丹陽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客從昆侖來。

遺我雙玉璞。

雲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餘。

食之可以淩太虛。

受之頗謂絕今昔。

求識江淮人猶乎比石。

如今雖在卞和手。

口口正憔悴。

了了知之也何益。

恭聞士有調相如。

始從鎬京還。

複欲鎬京去。

能上秦王殿。

何時回光一相眄。

欲投君。

保君年。

幸君持取無棄捐。

無棄捐。

服之與君俱神仙。

南陵五鬆山別荀七

君即潁水荀。

何慚許郡賓。

相逢太史奏。

應是聚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