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魯郡堯祠送吳五之琅琊
堯沒三千歲。
青鬆古廟存。
送行奠桂酒。
拜舞清心魂。
日色促歸人。
連歌倒芳樽。
馬嘶俱醉起。
分手更何言。
83.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時久病初起作
朝策犁眉騧。
舉鞭力不堪。
強扶愁疾向何處。
角巾微服堯祠南。
長楊掃地不見日。
石門噴作金沙潭。
笑誇故人指絕境。
山光水色青於藍。
廟中往往來擊鼓。
堯本無心爾何苦。
門前長跪雙石人。
有女如花日歌舞。
銀鞍繡轂往複回。
簸林蹶石鳴風雷。
遠煙空翠時明滅。
白鷗曆亂長飛雪。
紅泥亭子赤闌幹。
碧流環轉青錦湍。
深沉百丈洞海底。
那知不有蛟龍蟠。
君不見綠珠潭水流東海。
綠珠紅粉沉光彩。
綠珠樓下花滿園。
今日曾無一枝在。
昨夜秋聲閶闔來。
洞庭木落騷人哀。
遂將三五少年輩。
登高遠望形神開。
生前一笑輕九鼎。
魏武何悲銅雀台。
我歌白雲倚窗牖。
爾聞其聲但揮手。
長風吹月渡海來。
遙勸仙人一杯酒。
酒中樂酣宵向分。
舉觴酹堯堯可聞。
何不令皋繇擁彗橫八極。
直上青天掃浮雲。
高陽小飲真瑣瑣。
山公酩酊何如我。
竹林七子去道賒。
蘭亭雄筆安足誇。
堯祠笑殺五湖水。
至今憔悴空荷花。
爾向西秦我東越。
暫向瀛洲訪金闕。
藍田太白若可期。
為餘掃灑石上月。
84.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客自長安來。
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
西掛鹹陽樹。
此情不可道。
此別何時遇。
望望不見君。
連山起煙霧。
85.送薛九被讒去魯
宋人不辨玉。
魯賤東家丘。
我笑薛夫子。
胡為兩地遊。
黃金消眾口。
白璧竟難投。
梧桐生蒺藜。
綠竹乏佳實。
鳳凰宿誰家。
遂與群雞匹。
田家養老馬。
窮士歸其門。
蛾眉笑躃者。
賓客去平原。
卻斬美人首。
三千還駿奔。
毛公一挺劍。
楚趙兩相存。
孟嚐習狡兔。
三窟賴馮諼。
信陵奪兵符。
為用侯生言。
春申一何愚。
刎首為李園。
賢哉四公子。
撫掌黃泉裏。
借問笑何人。
笑人不好士。
爾去且勿喧。
桃李竟何言。
沙丘無漂母。
誰肯飯王孫。
86.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時凝弟在席
爾從鹹陽來。
問我何勞苦。
沐猴而冠不足言。
身騎土牛滯東魯。
沈弟欲行凝弟留。
孤飛一雁秦雲秋。
坐來黃葉落四五。
北鬥已掛西城樓。
絲桐感人弦亦絕。
滿堂送君皆惜別。
卷簾見月清興來。
疑是山陰夜中雪。
明日鬥酒別。
惆悵清路塵。
遙望長安日。
不見長安人。
長安宮闕九天上。
此地曾經為近臣。
一朝複一朝。
發白心不改。
屈原憔悴滯江潭。
亭伯流離放遼海。
折翮翻飛隨轉蓬。
聞弦墜虛下霜空。
聖朝久棄青雲士。
他日誰憐張長公。
87.送族弟凝至晏堌(單父三十裏)
雪滿原野白。
戎裝出盤遊。
揮鞭布獵騎。
四顧登高丘。
兔起馬足間。
蒼鷹下平疇。
喧呼相馳逐。
取樂銷人憂。
舍此戒禽荒。
微聲列齊謳。
鳴雞發晏堌。
別雁驚淶溝。
西行有東音。
寄與長河流。
88.魯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張子還嵩陽
送別枯桑下。
凋葉落半空。
我行懵道遠。
爾獨知天風。
誰念張仲蔚。
還依蒿與蓬。
何時一杯酒。
更與李膺同。
89.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禦綰
雲臥三十年。
好閑複愛仙。
蓬壺雖冥絕。
鸞鶴心悠然。
歸來桃花岩。
得憩雲窗眠。
上六句一作
幼采紫房談。
早愛滄溟仙。
心跡頗相誤。
世事空徂遷。
歸來丹岩曲。
得憩青霞眠。
對嶺人共語。
飲潭猿相連。
時升翠微上。
邈若羅浮巔。
兩岑抱東壑。
一嶂橫西天。
樹雜日易隱。
崖傾月難圓。
芳草換野色。
飛蘿搖春煙。
入遠構石室。
選幽開上田。
獨此林下意。
杳無區中緣。
永辭霜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