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開始琢磨拍攝《熊的故事》這部影片時,就聽說了詹姆斯·奧利弗·柯爾伍德寫的精彩小說《灰熊王》。作為電影工作者,我對描述最樸實的、永恒的情感頗有興趣。我曾拍攝影片《火》,該片描繪了原始人的複雜情感。拍攝完畢後,我想在更深層次中去觀察和探索人的情緒行為的根源。於是,我讀了所有我可以找到的、研究動物行為的書籍。我開始意識到,我正在解讀自己。這是動物王國裏的人間喜劇呀!我立刻想使用這些特殊材料探尋自己和人類這一物種,證明我們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無與倫比。我在思考:為什麼我們不能展示動物的愛呢?如果可以的話,那麼,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和動物有多麼相似,相互間可以心靈相通呀。

就這樣,一部影片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來,它不是一部紀錄片,而是一部情感劇。劇中動物們將成為影星,讓觀眾們分享它們的喜悅、它們的悲傷,如同觀看別的電影時與人類演員同喜同悲一樣。我需要一個故事。一天,我的朋友吉瓦特·貝瓦奇給我看了小說《灰熊王》,後來瓦特·貝瓦奇成了電影《熊的故事》的編劇。當時,我看的是法文版《灰熊王》。吉瓦特·貝瓦奇年幼時,曾在學校比賽中獲獎,獎品就是這本書,以至他現在回憶起來還充滿深情。我用了一下午時間讀完了這本書。我被震驚了!我知道,我終於找到我一直在尋找的東西了。

《灰熊王》講述了兩隻熊與捕殺它們的獵人的一番冒險經曆,地點在十九世紀英屬哥倫比亞省那壯觀而又令人生畏的荒野區域。不僅如此,該書含有許多超過故事本身的東西。在我們看來,柯爾伍德最大的天賦就是,他對動物的情感、習慣、個性以及它們的生活環境有著非凡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在該書中,他用這樣的視覺打造出一部優美動人的戲劇,書中的豐富情感和描述方法使我們習慣地聯想到了人類。其實,所有這些,萬物皆有之,包括愛情(母愛與配偶間的深情)、孤獨(幼獸的不安全感)、同情(幼獸的養育)、自豪(領地的統治),還有最重要的,那就是寬恕(有選擇性的攻擊)。

該書非同尋常之處,是柯爾伍德創造出的灰熊托爾這樣一個優秀的角色。在書中,從我們遇到森林之王、威嚴的灰熊托爾的那一刻起,就讓我們既對它的權力充滿敬畏,同時又為它的真心誠意所傾倒。它是一個有尊嚴的統治者,除此之外,它還蹭樹撓背,在泥漿裏打滾,常發牢騷,或懶惰,或頑皮。

托爾是故事裏的真正英雄和王者,它對獵人的反應取決於柯爾伍德心中的道白。說得太多會泄露小說的神秘,但值得注意的是,柯爾伍德控製住了不讓托爾有過多的道德或“人性”

的動機。托爾就是一隻熊,是一隻性格古怪、頗具同情心的灰熊,它的行為源於本能。

獵人們闖入了托爾的世界,托爾的生活立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到了最後,即使是吉姆·蘭登,這個狂熱的狩獵者也動了惻隱之心。通過蘭登的眼睛,柯爾伍德講述了自己怎樣由獵人轉變成熊類的朋友。布魯斯·奧托既是聰明的獵人,又是向導。說來奇怪,他是小說裏沒有多少同情心的角色,但正因為他那古板和僵硬的觀點,反倒讓他變得如此重要。他是熊類最可怕的敵人,而我們也因此認識並記住了他。

當柯爾伍德向讀者介紹幼熊馬斯卡時,人們定會被故事深深吸引。當時托爾極不情願地收養了它,後來又保護了它。這隻幼熊讓人感到震撼,讓人折服。我立刻認同了馬斯卡,決定通過它的眼睛來重述這個故事,因為它的情感是那麼的樸實,又那麼具有普遍性:出生不久,母親去世,它需要保護;它關心托爾的傷勢,流露出自然情感。它的成長是一個真實而又感人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