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和平(上)(1 / 2)

冬去春來,大草原上重新煥發了生機。

一頭頭牛羊,在牧人的驅趕下,沿著冰雪融化的流下的河水前進。

烏孫王國的臨時王庭就搭建在這個水草肥美的地方。

“大匈奴國使者金日潭到!”隨著數十名騎士的齊聲呐喊,一個健壯的匈奴武士,踏進了烏孫王庭大帳中。

金日潭是匈奴現在實際掌權人,伊稚邪的親弟弟。

伊稚邪沒有兒子,所以他也是下任匈奴大單於的熱門人選,草原上的未來霸主,假如沒有漢朝人的加入的話。

烏孫昆莫軍須靡站起身來,帶著麾下的將領歡迎這位自己的盟友。

“大匈奴使者金日潭見過偉大的烏孫昆莫,願烏匈之間的友誼,萬古長青!”金日潭很有紳士禮儀的將手放在胸前說。

他這次來的目的,主要是勸說烏孫人讓開通向西域的道路,將月氏人的主力,放進草原,好與漢軍的奴隸仆從軍決戰。

現在,大草原上的局勢一天比一天惡化。

漢人打著解放奴隸的旗號,不斷的武裝那些卑賤的奴隸,其主力作戰集群,遼東的衛青所部精銳七萬多人,更是在開春之時,進逼到龍城一線,直接威脅匈奴王庭。

根據情報,另一路漢朝精銳,在當朝丞相田汾之子田勇的率領下,進逼到落日草原,對匈奴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在中路,車騎將軍李雲親自都督十萬匈奴奴隸組成的仆從軍加上萬餘朝鮮軍,鮮卑軍,采取步步為營,穩步前進的戰術,不斷的向前吞噬匈奴的領地。

截止到三月初,匈奴軍隊已經放棄了至少三十多個牧場,退到了第二道防線上,損失了好不容易補充起來了的四萬多匹戰馬和一萬多騎士。

匈奴人的血已經流的太多了,再流下去,整個匈奴就要滅亡了!

伊稚邪大單於也在內外交困之下,病倒了,現在整個匈奴的唯一希望就是月氏人的十萬大軍盡快加入到戰爭中。

但是,盡管月氏人與匈奴有盟約,但他們同樣和漢朝人有盟約,因此他們一邊不斷的借口‘道路不通,準備不足’拒絕進入草原,另一方麵卻和漢朝人不斷的眉來眼去,天知道他們會不會達成什麼妥協?

所以,匈奴帝國的當務之急,就是立刻將月氏,康居,甚至是車莎,大夏,烏孫等國,全部拉到戰爭中,與漢朝軍隊決一死戰,如此匈奴或許還可以在戰火中重新奠定霸主地位。

但是很顯然,誰都不是傻瓜,也不是誰都願意去硬撼已經近乎無敵的大漢遠征軍。

這場會議注定是無疾而終。

在烏孫內部的有識之士,甚至提出了主動解放奴隸,以化解漢人的威脅。

大昆莫軍須靡更是比所有人走的更遠,他已經秘密派出了自己的親妹妹呼倫靡組成的使節團,秘密前往漢朝車騎將軍駐地,商談和平協議。

軍須靡清楚,自己不是第一個這麼幹的,也不會最後一個這麼幹的。

遠在他之前,康居人和大夏人的使團已經到了漢朝的國都長安,而被月氏人滅國的大宛國流亡政府甚至主動跑到了漢朝的密雲,要求內附,為大漢國看守邊境。

根據秘密消息渠道,月氏這個最初的漢朝盟友,雖然和匈奴達成了共同應對漢朝的協議。

但是,他們更希望漢朝天子親口許諾,絕不動搖其國家政權的基礎——奴隸製度。

隻要協議達成,月氏國情願割地三百裏,永不侵犯大漢的一邊一民,甚至還可以充當大漢國在西域的代言人,為前往西域的大漢商旅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