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有智囊,不在朝堂而在山野。
董仲舒伸手輕輕的捋了捋稀疏的胡須,先是看了漢武帝一眼,而後又隨意的瞟了霍光一眼。
“陛下之困便是我大漢之困,若老夫能出些綿薄之力,定然萬死不辭!”董仲舒聲音不大,卻字字鏗鏘。他對自己的思想理念堅信不疑,而他也將忠君一道貫徹的淋漓盡致!
漢武帝是一個非常具有識人之明的君主,他知道有些困擾一個帝國千百年的問題,在某些人眼中或許隻是一點的微不足道,而董仲舒就是這樣的一類人。
“自高祖立國以來,天下功臣不知幾許,雖有絕後或因過除國者,然曆經數代封侯者不勝枚舉,自朕登基以來,內外用兵連年征戰,所封列侯不下百人,如今關內已近無地可封。而且如今朝廷稅收一年不如一年,天下沃土十之八九已不在宗室而在諸侯.....”漢武帝一字一句的說道,這些話當真的語出驚人,也是萬萬不會在朝堂之上說出來的。
“朕心甚憂,恐長此以往將民不聊生國將不國啊......”漢武帝最後憂心忡忡的說道。
霍光心中也是掀起了驚濤駭浪,漢武帝說的確實沒錯,這些年連年用兵,不僅消耗了大漢多年積累的國力,更是新封了無數的列侯,而這些列侯又都是戰功赫赫不得不封。要想將士用命自然要賞罰分明,這一路封下來漢武帝發現已經快要沒有地方可封了。
而這種世襲罔替的勳爵,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造就大量的貴族不事生產,隨著時間推移朝廷必然增加百姓賦稅來維持國家的運轉,而貴族大量兼並土地,使得百姓生存更加艱難,最後兩極分化嚴重,百姓不得已便揭竿而起了。
這種封建製度的最終弊端,不是僅僅漢武帝會遇到,後世的朝代依舊難逃這一弊端,而尤以漢明兩代最盛。
漢武帝之憂心便是如此,霍光也不得不承認,漢武帝所站的高度確實不一般。世人都在為封侯而碌碌終生的時候,漢武帝卻在考慮這列侯太多帶來的弊端。
殿室之中一片沉默,漢武帝一臉憂色,董仲舒則是一臉沉思,霍光心中也在思考著這個問題,連霍光也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即要將士用命就不得不封賞,但是長此以往確實不是個長久之計。
“此事......倒也不難.......”過了許久,董仲舒緩緩的抬起頭來,臉上帶著絲絲笑意,目光在漢武帝和霍光臉上轉動。
國士無雙,什麼叫國士無雙?這一刻霍光真正認識到,董仲舒就是這個無雙囯士。
漢武帝憂心的問題,霍光自問也想不出什麼解決之道,但是董仲舒不過片刻便已有了破解之法。霍光已經絲毫不懷疑,那條千古第一陽謀‘推恩令’真的可能是董仲舒提出的,而不是主父偃。
“請夫子教我。”漢武帝再次恭敬一拜,這世間能讓漢武帝尊稱夫子的也隻有董仲舒一人了。
董仲舒沒有起身,隻是微微躬身對漢武帝還禮。漢武帝是在向他請教,而董仲舒則是在教漢武帝,君臣、夫子、師徒,這一刻漢武帝與董仲舒不僅是君臣,更有師徒之實,董仲舒便坦然受了這一禮。
“陛下如今正直封禪之際,可頒一道酎金令,令諸侯助祭。如今時間倉促,恐天下諸侯十之八九都難以足金足色,屆時陛下在降職奪爵,可保百年無慮。”董仲舒說出了一個並不複雜的辦法,這辦法看似簡單卻又非常有效。
漢武帝不住的點頭,霍光心中也是佩服不已。董仲舒這個辦法雖然簡單,甚至還有些不厚道,但確實行之有效,更關鍵的是,這種辦法用一次就能緩解百年壓力,百年之後再來一次就是了,時間久了那些被奪爵的諸侯也早就幾代不存了。
隻不過這個辦法雖好,但是提出這個辦法的人,必將會被奪爵之人記恨生生世世,而且這奪爵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許許多多人,到時候提出這個建議的人也必將會成為眾矢之的。
這屋裏隻有三人,董仲舒早已置身度外,漢武帝也不會親自下場,那麼不用說隻剩下霍光一人了。
霍光現在才明白,漢武帝在明堂點名要自己作陪的時候,其實已經多少猜到了董仲舒給他的建議多半又是這種損招,如同當年的推恩令一般,而這個時候又需要一個分量足夠,願意為漢武帝背鍋的人。霍光如今功高震主,由他出麵實在太適合不過了。
這已經不是一石二鳥了,簡直就是一舉多得。董仲舒的建議或許一開始隻是一石二鳥,但是到了漢武帝的手上,一條簡單的計策又多出了許多用處。在漢武帝眼中霍光確實勞苦功高,但是現在也需要大量人的來製衡他。
“多謝夫子!”漢武帝再次出言感謝,這個酎金令雖然有些損,漢武帝還是欣然采納了。
“既然陛下已經無事,那老夫便也告退了!”董仲舒很識趣的起身告退了。
“陛下,臣也告退。”霍光緊接著起身說道。
“恩,兩位愛卿也早些休息。另外明日朕要召集諸公明堂議事,安陽侯你早些到吧!”漢武帝一臉微笑著說道,看起來心情頗佳。